贵池区地处全国生态经济示范区核心区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引领下,贵池区优化发展规划,大力实施产业布局“加减法”。樊泽明解释,在沿江地区做“加法”,将工业园区全部布局在沿江一线,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向沿江园区集聚,打造沿江工业经济带;在山区腹地则做“减法”,严格限制山区发展工矿业和其他重工业。引导山区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打造腹地生态经济区。
樊泽明介绍,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贵池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一是打造生态工业,重点扶持电子信息产业。清理整顿“五小企业”(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小玻璃、小火电等),关停65家。二是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发展高山茶叶、生态蔬菜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开发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三是培育生态旅游产业。按照生态、旅游、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思路,重点建设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部分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必须加大修复力度。”樊泽明介绍,贵池区结合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加快推进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城区、景区、湖区等可视范围内的植被恢复工作,全区森林覆盖率持续保持在50%以上。
矿山整治也是修复生态的一项重点工作。“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推动矿山企业整合资源,重点发展精深加工;另一方面结合实施‘矿山复绿’行动,积极引导矿山企业边开采、边治理。”樊泽明说。
“在招商引资环节要严把环保关。”樊泽明补充说,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停开高能耗生产线、控制日用电量等途径,倒逼企业实施节能改造、规范达标排放。 本报记者 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