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不少沟渠小河,在2011年前,河里岸边到处都是垃圾,臭味熏得人不敢靠近。”姜锦忠回忆说,随手乱扔垃圾的坏习惯,乡亲们都已养成多年,要想彻底改变,难度不小。“建设生态村,我决定从捡垃圾开始。每户先发10个大垃圾袋,请大家把垃圾都装在袋里,放到门口。”村民文化水平大多不高,姜锦忠当时就想出了一句口号,简单易懂:“垃圾袋装要支持,乱扔垃圾真可耻”。
渐渐地,农户门前的垃圾袋越装越满。不过,垃圾入袋只是第一步,后续措施必须跟上。为此,姜锦忠动了不少脑筋,包括新建两座垃圾房,添置30个垃圾池和众多垃圾堆放点,前不久还新买了4辆崭新的流动垃圾收集车。至少每过半个月,就有农用车将村里的所有垃圾分批运到镇上的垃圾中转站。
村里聘用了4名保洁人员,罗城村第一次有了专职清洁工。“全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8000元,收入虽然不高,但为自己乡亲服务,都特别认真负责。”姜锦忠笑着说,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村里的河水变得越来越清,环境变得越来越美。
姜锦忠近年来为村里群众做的实事,还有不少。2009年,他带领村干部筹资4.8万元,维修和拓宽了1.5公里长的马庙片公路,解决8个山区村民组的出行难题;2010年,他筹资近6万元维修汪村5个组2公里长的通组公路,并拓宽路基至6米;去年又对村内多条河道与排水沟实施大规模清淤,并在沿岸栽树添绿;为了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示范点,他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学习……
因长期奔波劳累,今年5月中旬,姜锦忠接受了一次囊肿切除手术,术后第三天坚持去上班,伤口再度感染,次日不得不重新入院治疗。8月27日,他在工作途中遭遇车祸,身上多处擦伤,住院一个多星期。出院次日,又带着伤痛,重回岗位。 本报记者 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