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池州贵池行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为垃圾操心的村支书
曹刚
■ 姜锦忠自豪地说,村里这些流动垃圾收集车都是前不久添置的 楼文彪 摄
  见到贵池区墩上街道罗城村党总支书记姜锦忠时,他正忙着在各村各户巡查环境卫生。这个49岁的朴实山村汉子,带领全村31个村民组3700多人,共建美好家园。今年夏天,罗城村被评为“安徽省生态村”。但很难想象,仅仅两年前,这里还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

  “村里有不少沟渠小河,在2011年前,河里岸边到处都是垃圾,臭味熏得人不敢靠近。”姜锦忠回忆说,随手乱扔垃圾的坏习惯,乡亲们都已养成多年,要想彻底改变,难度不小。“建设生态村,我决定从捡垃圾开始。每户先发10个大垃圾袋,请大家把垃圾都装在袋里,放到门口。”村民文化水平大多不高,姜锦忠当时就想出了一句口号,简单易懂:“垃圾袋装要支持,乱扔垃圾真可耻”。

  渐渐地,农户门前的垃圾袋越装越满。不过,垃圾入袋只是第一步,后续措施必须跟上。为此,姜锦忠动了不少脑筋,包括新建两座垃圾房,添置30个垃圾池和众多垃圾堆放点,前不久还新买了4辆崭新的流动垃圾收集车。至少每过半个月,就有农用车将村里的所有垃圾分批运到镇上的垃圾中转站。

  村里聘用了4名保洁人员,罗城村第一次有了专职清洁工。“全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8000元,收入虽然不高,但为自己乡亲服务,都特别认真负责。”姜锦忠笑着说,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村里的河水变得越来越清,环境变得越来越美。

  姜锦忠近年来为村里群众做的实事,还有不少。2009年,他带领村干部筹资4.8万元,维修和拓宽了1.5公里长的马庙片公路,解决8个山区村民组的出行难题;2010年,他筹资近6万元维修汪村5个组2公里长的通组公路,并拓宽路基至6米;去年又对村内多条河道与排水沟实施大规模清淤,并在沿岸栽树添绿;为了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示范点,他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学习……

  因长期奔波劳累,今年5月中旬,姜锦忠接受了一次囊肿切除手术,术后第三天坚持去上班,伤口再度感染,次日不得不重新入院治疗。8月27日,他在工作途中遭遇车祸,身上多处擦伤,住院一个多星期。出院次日,又带着伤痛,重回岗位。   本报记者 曹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池州贵池行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实验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情感
   第B08版:专版
产业布局要做“加减法”
古村重现唐诗意境
一个为垃圾操心的村支书
歌唱原生态
新民晚报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池州贵池行A11一个为垃圾操心的村支书 2013-09-16 2 2013年09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