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歌剧大师瓦格纳、威尔第诞辰200周年大庆,全球乐坛隆重纪念。日前,我赶赴德国慕尼黑歌剧节,在著名的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欣赏了五场瓦格纳、威尔第的歌剧——现场气氛之热烈、观众人数之爆满、演出质量之一流、剧院音响之出色,都是我之前观所未观、闻所未闻,亲身体验了歌剧艺术的巨大魅力、超强气场。歌剧被誉为音乐艺术皇冠上的明珠,确实是实至名归。
歌剧诞生于意大利,风靡于欧洲,传播至全世界,被认为是衡量一国、一城、一地音乐艺术的重要标杆之一。意大利有米兰斯卡拉歌剧院,英国有伦敦柯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奥地利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美国有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虽然近年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娱乐形式的日趋多样化,歌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但它在乐坛的“霸主”地位依然昂首屹立,影响力不容忽视。一些发展中国家、西亚的富国,纷纷建造歌剧院、上演歌剧,就是明证。
上海很可能是我国最早上演西洋歌剧、原创歌剧的城市之一,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近年来随着北京、天津、广州、杭州等地先后建造大剧院、歌剧院,大量上演经典歌剧、原创歌剧,而上海这两年上演的歌剧屈指可数。今年是全球的歌剧大年,但上海的演出寥寥无几,且规格也不够高。就在去慕尼黑之前,我先去北京,观看了国家大剧院2013年歌剧节的闭幕演出——中央歌剧院上演瓦格纳《指环》中的《女武神》。说实话,演出比我预期的要好得多。如果放在几年前,说中国演员要唱瓦格纳,无疑是痴人说梦。但中央歌剧院敢作敢为,用事实证明,中国演员不仅能够演唱瓦格纳,而且在表情达意的细腻委婉上,还有自己特色。另外听说今年天津大剧院已连演了几部经典歌剧,并已制定明年演出10部歌剧。广州、杭州也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北京的同行笑言:现在就看你们上海了。
上演歌剧制作庞大,资金量大,牵涉面广,具有相当高的难度,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别的省市能做到的,相信上海凭借以往的底蕴,各方同心协力,精诚团结,迎难而上,并联合国内资源,节省成本,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甚至大有作为的。几年前上海大剧院携手多家合作,隆重上演两轮瓦格纳的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轰动全国,吸引了海内外“瓦迷”争相前来观赏,成为当年上海文化标志性的大事、盛事。
创作过歌剧《秦始皇》的谭盾,说过这样一句精辟的话:歌剧是以前的电影,电影是未来的歌剧。由此可见歌剧艺术的独特地位、魅力和影响力。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应该要有这样一张拿得出手的闪亮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