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有许多城市,都是由于一位音乐家,一个乐团,甚至一座歌剧院而变得更加闻名于世,比如萨尔茨堡、慕尼黑、维也纳和德累斯顿等。旅行中听一场音乐会或者观赏一座音乐厅,也是一种滋润和享受。
从德国边境小城帕绍驱车进入奥地利,大约两个多小时就到了林茨。多瑙河像一条蓝色的丝带,把城市一分为二。这座曾经荣膺“欧洲文化之都”的城市,在乐迷心中自有一幅图画:莫扎特曾携新婚妻子来此度蜜月,这是他短暂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写成了《第三十六交响曲(林茨)》。厌倦了维也纳的贝多芬,来到林茨写下《第八交响曲》。舒伯特也在这里留下了艺术的足迹。不过能够和林茨直接画上等号的音乐家,只有布鲁克纳。
这位大器晚成的音乐人,他的交响曲大都经历了十几年乃至二十多年岁月后,才得以见天日。现在最受欢迎的《第四交响曲(浪漫)》,苦苦等待了十六年才被认可上演。当他于1884年动笔写下雄踞高峰的《第八交响曲》,已经迎来六十寿辰。生前,他活在瓦格纳的身影之中没有自信。身后,他的音乐终于被世人奉为经典,给喧嚣浮躁的现代人带来慰藉。在林茨建造一座音乐厅来纪念布鲁克纳的想法,早在二战前就放在桌面上讨论过。不过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付诸实施。芬兰现代派建筑师西伦的设计被选中。如今,这座音乐厅已成为林茨的新地标。
当我们来到布鲁克纳音乐厅时,已近黄昏。整座音乐厅呈扇形,坐落在多瑙河岸边的高地上。夕阳照在通透的玻璃幕墙上,闪烁出一片金色的光彩。布鲁克纳的塑像就在附近的一片草地上。1974年落成典礼那天,卡拉扬曾亲率维也纳爱乐来此指挥演奏他的《第七交响曲》。布鲁克纳曾经担任过近二十年管风琴师的林茨大教堂,离音乐厅也只有千步之遥。从落成起,林茨每年要举办布鲁克纳音乐节。今年来参演的有毕希科夫率慕尼黑爱乐,郑明勋率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特米尔卡诺夫指挥圣彼得堡爱乐等。当然也少不了驻音乐厅的布鲁克纳乐团,曲目也并非全部是布鲁克纳作品。当晚演出是伏尔加格勒爱乐乐团的俄罗斯音乐会: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和柴可夫斯基的《悲怆》。来自我国的北京交响乐团,将在谭利华指挥下演出郭文景的竹笛与乐队协奏曲《愁空山》和普罗科菲也夫《罗密欧和朱丽叶》。
虽说是座历史名城,也是欧洲的工业重镇。它有最大的内河港口。机械,化工和木材加工都很发达。欧洲第一条铁路在此修筑,引发世界工业突飞猛进的吹氧炼钢法,是林茨联合钢厂的发明。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通过环保和降耗,只有二十万人口的林茨已成为欧洲最清洁的工业城市。
对于大多数旅行者来说,林茨只不过是个路过。如果停留下来,会重新认识这座多瑙河的古城,无论是工业传统还是古典音乐。
十日谈
萍踪杂记
马里兰的写作中心是写作爱好者的活动场所,对任何人都开放,各类作品都容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