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泡有余香
陈铭华
  陈铭华

  第一次品尝乌龙茶是在二十年前,一杯茶汤醇厚、茶香浓郁的铁观音让我顿时感觉身轻神爽。铁观音茶即以铁观音品种茶树芽叶制成的乌龙茶。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也称青茶,属于半发酵茶,代表品种铁观音茶发源于峰峦叠翠、钟灵毓秀的安溪。据《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产茶,始于唐末,自古就有“闽南茶都”的美誉。宋元两代,安溪的寺观和农家都普遍种茶,明代种茶盛行,到了清代安溪茶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当地茶农选育出许多优良茶树品种,以铁观音制茶的品质为佳。铁观音茶原是茶树品种名,因适合制成乌龙茶,故其乌龙茶成品亦称铁观音。

  铁观音茶树品种的来历有两个传说。一是托梦说。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后,安溪西坪松岩茶农魏荫信奉观音,每日晨必奉清茶一杯于观音佛像前,数十年不辍。一夜,魏荫在梦中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溪边石缝中发现一株枝叶茂盛、芬芳诱人的茶树。次日,他循梦境寻找果然发现一株茶树,遂将其挖回种在一个铁鼎里,种植试制,茶质特异,香韵非凡。魏荫寻思,此茶是观音托梦所赐,后又移种铁鼎里,便取名铁观音;二是赐名说。相传,清乾隆元年(1736年),安溪西坪南岩举人王仕让,曾筑书轩于南山之麓,每于夕阳西下之时,与友人聚会于书轩之旁。一日,见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品种非同寻常,便移植书轩之圃,精心培育,采制成品,泡饮之后,让人心旷神怡。后王仕让携此茶晋京相赠礼部侍郎方望溪。方侍郎转献内廷,乾隆品饮后大悦,垂询茶史,得知其茶发现于南山观音岩下,赐名“南岩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茶树的树势不大,枝条披张,叶色深绿,叶柔芽肥。它的制作严谨、工艺精巧,主要有晒青、凉青、摇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其品质卷曲匀整,圆结沉重,色泽砂绿,形状似蜻蜓头。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入口甘醇,香气持久,兼具绿茶之清香和红茶之醇厚的滋味,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美誉。

  在千余年的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过程中,安溪茶人积淀了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创造并形成了堪称闽南一绝的茶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以“纯、雅、礼、和”为核心的茶艺。它源于民间的工夫茶,根据本体茶性,把准安溪铁观音茶叶最佳泡饮方法,总结出了十六道流程的泡茶技艺,款款有序,动作优美,讲究自身修养,传播人与自然交融,启发人们走向更高层次的生活境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目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长三角
   第A25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6版:人才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招生移民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老上海的广告
明月二三事
红楼酒令
这个时代,呼唤少年英雄
七泡有余香
怀念林友仁师
新民晚报夜光杯A27七泡有余香 2013-11-20 2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