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本市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但在昨天的市政协“推进经济转型、加快本市电子商务发展”年末视察中,政协委员们依然忧虑:面对电商冲击,传统商业模式该怎么办?电子商务如何在安全和服务两方面有所提升?上海在这波浪潮中应当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
据市商务委负责人顾嘉禾介绍,今年以来,本市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其中仅前三季度网络购物的交易额就达到132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交易总额200多亿。目前,上海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全国9.3%,规模和速度都居于前列。
本市的第三方支付行业也处于全国领先,目前本市获得央行颁发的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有53家,占全国四分之一;今年10月,上海有8家第三方支付企业首批获得跨境支付牌照,占了全国17家的近一半。前三季度,列入电子商务统计监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实现支付额51512亿元,同比增长66.2%,远远领先于全国。
今年两会上,京东掌门人、市政协委员刘强东提出推广电子发票,完善上海电子商务管理体制机制。市商务委与发改委、税务局等部门协作,推动本市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发票试点,目前已经确定将1号店、圆迈、易迅等6家企业纳入第一批试点。
据顾嘉禾介绍,此前虽然北京曾为京东开出电子发票,但仅针对一家企业的一种商品(图书类)。此次上海试点不但面向6家企业,商品也扩展到所有门类。预计,本市首张电子发票将在年内开出。
能否建条“网上南京路”
尽管电商发展迅猛,但在昨天的座谈交流中,委员们却颇有忧思。市政协委员金国伟透露,一家在上海颇有名气的高端商厦负责人近日告诉他,在电商冲击下,商场已经连续3年亏损。他认为,传统商业也应当利用电子商务,把上海的特色商业打响品牌。“上海有全国闻名的南京路,那么能不能建设一条‘网上南京路’?把南京路的品牌在网上打响?”市政协委员卢卫民也认为,网购的最大不足是缺少实物体验,如果能够做好实体店与网上商务的互补,竞争力将大大提升。
市政协委员王丽萍认为,现在的电子商务数字很热闹,规模也上去了,但是服务并没有跟上,人们对于从质量到物流到安全都还有更高的期望。市政协委员曹珍富对此也有同感,他说至今没有习惯在网上购物,因为身为电脑专家的他对这些网店的安全性存疑,“我可以很轻松就攻破它们的系统。”他建议网店要重视安全的研究和开发,“只有突破安全的瓶颈,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在我看来,淘宝初期其实就是一个网上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市政协委员陈超认为,上海在“小”上拼不过义乌的“多”和“便宜”,“大”上拼不过香港的“全”和“便宜”,上海该如何为自己的电子商务发展定位?“我们现在无论1号店也好,新蛋也好,其实都是在模仿,缺少真正的创新式、开拓式的技术。”她认为,只有从顶层设计和技术上有更多的创新,才能真正打响上海电子商务的品牌。 首席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