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神奇的“梦想教室”和“梦想课程”?原来,这是荣获“温暖金融2013年教育领域年度影响力奖”的“耀·未来”乡村助学计划。
2010年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耀·未来”慈善专项基金及组建业内首支公司志愿者团队,志愿者团队已陆续为多处灾区捐款捐物,并持续关注少数民族、残疾儿童,成为目前“耀·未来”项目中的主力军。
“梦想教室”是“耀·未来”乡村助学项目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已经捐建了15所学校的“梦想教室”,5894名小学生受惠。受捐小学在学校落实“梦想课程”,每所学校每个班级每周至少有1节“梦想课程”。2010年捐助的两所小学:重庆酉阳花田乡中心小学和甘肃会宁东关小学·梦想课程贯彻2年后,当地教育局高度认可,认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水平有很好的帮助,自主出资在全县推广梦想课程。
来自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的钱建功老师对“梦想教室”有着更为感性的认知。他说:“梦想教室,到底是怎样的活动场所呢?2012年底,正在建设中的学校梦想中心给人一种新奇感!我感觉环境太好了:黄色的墙壁让人觉得温馨舒适,随后配备的精美的图书架及图书、小课桌椅、数台电脑及投影设备,又给人一种新鲜感,想着孩子们有如此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简直太美好了!”
“梦想教室”落成后,学校分期对教师进行了培训。带着一种特有的好奇,钱建功聆听了讲座,似乎懂了一点,但还是懵懵懂懂的,只知道这是给学生提供“梦想课程”的场所,在这里让孩子们体验快乐,分享成功。到底怎样进行,心里真的没底。
经过精心准备,钱建功的《家乡特产》第一课开始了。至今,他仍然记忆犹新:首先采用数字组合法对孩子们进行分组,进行课前热身,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有哪些木头制品”。孩子们争先恐后要求回答和上台书写,这种积极性在平日里的数学课堂上几乎没有。
此环节过后,就进入了正题,课前的任务孩子们准备得很充分,进行得也就顺利,小组内的团结协作精神凸显无疑,都想让各自小组的答案更多一些,为组争光。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的兴趣真真切切地被激活了。钱建功做教师这么多年,还没有见过如此令人激动的场景。
光大保德信相关人士表示,这个项目希望从最大众的“授人以鱼”进化到“授人以渔”,通过多媒体和素质课程的结合,给学生带来有益改变。让偏远地区的孩子自信,有尊严地学习、长大。
本报记者 陈杰 通讯员 邢楚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