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读者之声
     
本版列表新闻
~~~读者建议:药厂生产小剂量,医生开方须控量
~~~读者建议:药厂生产小剂量,医生开方须控量
~~~读者建议:药厂生产小剂量,医生开方须控量
~~~读者建议:药厂生产小剂量,医生开方须控量
~~~读者建议:药厂生产小剂量,医生开方须控量
~~~读者建议:药厂生产小剂量,医生开方须控量
~~~读者建议:药厂生产小剂量,医生开方须控量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庭药箱过期药品一大堆
读者建议:药厂生产小剂量,医生开方须控量
刁炳芳
孙绍波 图
  读者夏女士反映,每到年末例行整理家庭小药箱时,都会发现不少过期药品,便宜的几块钱一盒,贵的几十元一盒。药物过期只能扔进药房回收箱,想想也蛮浪费。

  夏女士说,周末在家清理出一大袋过期药,这些药大都是医院配的。分析过期原因,主要是每次就医时医生开药过多,未等吃完病已痊愈。尤其是一些偶发性疾病,有时少量服药即可痊愈,剩下的就再无用处。就拿感冒药来说,因感冒有不同的类型,如风寒和风热不可同样用药,所以每次感冒都会去医院就诊,配来的药没服几天病就好了,剩下的药只能放着,越积越多。

  对药物浪费问题,记者也有体会。遇小毛小病时,服两三天药即可康复,按价格估算可能也就几十元解除病症,可医生开的药不止两三日的剂量,病人不得不为过量的药品买单。常听见家人、同事抱怨:看个感冒也要花销两三百元!据记者观察,在医院取药窗口拿到的药品,绝大多数都是整盒、整瓶的,几乎看不到拆零装袋的。

  记者利用就诊过程采访了一位三甲医院的当班陈医生。据他介绍,每张处方除去自费部分都是有限额限量的,急诊一般是开3天的药量,普通门诊是7天药量,对一些慢性病患另有标准。陈医生说,如果患者有要求,只要是对病人有利的,医生也会配合酌情开药,有时考虑到病人的彻底康复才会多开几种药物。

  热心读者冯女士也来信反映,她带孩子去检查近视眼,医生开了0.5%托吡卡胺眼药水用于扩瞳,连续5次给药大概只用了十分之一的量。这种6ml/30mg包装的眼药水大多是一次性使用,余下的只能丢弃。虽说价格只要7.2元,可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浪费。

  综合读者反映的问题,记者认为医患之间多些交流是防止家中药物堆积浪费的有效办法,同时也吁请医药部门调研药物的科学包装剂量,对于有些过大剂量的包装能否细化为大、中、小包装,方便医生按患者实际需要给药。

  本报记者 刁炳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走转改年终特别报道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读者之声
   第A27版:阳光天地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市场之窗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广告
家庭药箱过期药品一大堆
·建议与呼声·
治疗一次即停 退款却无音讯
小贩出售野生保护动物
“土匪”店招博眼球
吸烟吐圈是“文化”
“眼托班”安排工作免收食宿费
新民晚报读者之声A26家庭药箱过期药品一大堆 2013-12-10 2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