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食蟹思史
董成家
  董成家

  “秋风响,蟹脚肥”。虽然蟹季已近尾声,好之者仍众。

  食蟹的历史悠久,食法多端。早在周朝时,即有食“蟹胥”(一种蟹酱)的记载。《周礼》:“庖人共祭祀之好羞”。郑注:“好羞谓四时所膳食,若荆州之羞鱼,扬州之蟹胥。”胥是酱,古人又称醢。当时以青州蟹最为名贵,蟹胥已入周天子食谱。

  南北朝时期,已有“腌蟹”的吃法。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收有“藏蟹法”,详细介绍了用稀糖水、盐、蓼汤、姜末等腌制螃蟹的方法。

  隋代之时,蟹被列入贡品。《大业拾遗》介绍隋代苏州产的“蜜蟹”、“糖蟹”、“糟蟹”颇负盛名。其中仅“蜜蟹”就要进贡“三千头”。隋炀帝接到贡来的“蜜蟹”后,将蟹壳揩擦干净,“以金缕龙凤花云贴其上”,所以时人称为“缕金龙凤蟹”,足见蟹之珍贵。

  唐代食蟹更加普遍,吃法也多样。唐丰巨源《烧尾宴食单》中记载有“金银夹花平截”的点心,说明是“剔蟹细碎卷”,可能是用白如银的蟹肉加黄似金的蟹黄做成的花卷。

  到了宋代,则有蟹黄包子、炝蟹、炒蟹、渫蟹、蟹羹等蟹之美味。宋代陆游诗道:“蟹馔牢丸美”。所谓“牢丸”即指包子。《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中记载的“炒蟹”、“渫蟹”、“洗手蟹”、“酒蟹”等,据说花样达三十多种。

  元、明时期以吃“洗手蟹”为时尚。洗手蟹以盐、酒、橙皮、花椒等调料腌渍而成,鲜美异常。明人宋诩所撰的《宋氏养生部》称颂的“玛瑙蟹”也很别致:用蟹烹,解脱其黄、肉,水调绿豆粉少许,烦揉以鲜乳饼,同蒸熟块,界之以原汁,姜汁、酒、醋、甘草、花椒、葱调和浇用。”这只菜中要加入“鲜乳饼”,即新鲜的干酪,也是前所未闻,自成一味的。

  清人则讲究吃蒸蟹。清代美食家袁枚认为“蟹宜独食”、“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自食为妙”,他认为欲得蟹之真味,必须将之蒸煮,自剥自食,有秩有序,边品边尝。嗜蟹如命的李渔也深谙其道:“旋剥旋食则有味,人剥而我食之,不特味同嚼蜡”。《红楼梦》描写大观园里的“持螯会”也是这种吃法:凤姐把剥的蟹肉让与薛姨妈,薛姨妈说:“我们自己拿着吃香甜,不用人让。”可见剥壳食蟹是何等令人陶醉。

  中医认为蟹有散淤血、解漆毒、通筋络、抗结核、续筋接骨和催产下胎等功效。然而,死蟹不可食用,蟹还不可与柿子同食,从食物药性看,柿、蟹皆为寒性,二者同食,寒凉伤脾胃,容易引发腹泄。另蟹性甚寒,凡脾胃虚寒者,有胃痛、伤风、感冒、易过敏者及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症者,亦不宜多食。因蟹有腥味,“咸,寒,有小毒”,所以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提出“鲜蟹和以姜、醋,侑以醇酒,咀黄持熬”,此吃法最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读者之声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专版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冬日的牵牛花
一个建筑师的诗意
说说猪圈
今宵灯谜
希米翩跹肚皮舞
食蟹思史
莫让孝行留遗憾
新民晚报夜光杯B14食蟹思史 2013-12-14 2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