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下午,看着《吃茶去,与星云大师一起参禅》,想着中国玉文化、茶文化、传统文化。嘀铃铃,战友来短信了:“明天是否有空,去钓鱼。”“这么冷的天能钓到鱼?”我即刻回了一句。“钓不到鱼钓心情。”钓心情?妙!我答应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就驱车直奔乡村而去。同行的几位战友都是钓鱼高手,他们在车上眉飞色舞地讲钓鱼的享受与浪漫,谈论着以往的辉煌战果。我这个人,属新手,也是个“裸钓者”,无竿,无篓,无装备。聊着想着,一会,就到了一大片水区。
秦兄给我找了一根鱼竿,拴好了鱼钩,打了一个“窝子”。我选好钓位,挂上蚯蚓,提起鱼竿,把诱饵抛进了清波之中,口中念念有词:“蚯蚓引导,鱼儿上钩……”眼睛盯着那汪碧水,看着涟漪慢慢散去,不觉想起一首诗来:“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好不悠然自在。咕嘟嘟,窝子旁冒泡了,有鱼。浮漂很有意思,朝我点了点头,心儿顿时沸腾,迅急提竿,只见一道红光一闪,一条一斤多重的红鲤鱼就被我提出了水面。四周的朋友都欢呼:“老罗是开门红,且是红鲤鱼,象征着红红火火。”我很兴奋,提着红鲤鱼晃来晃去,神气地过着遛鱼的瘾,象展示红喜报。“扑通”,可能是没钩牢,鱼儿掉进了水中。红鲤鱼尾巴一摆:拜拜!
好玩。我重新穿上蚯蚓,赶紧下第二竿,如猫守鼠般两眼直勾勾地望着前方清涟粼粼的水面,静候那浮漂的动静,守漂待鱼。眼睛看累了,脚下冷嗖嗖的,红鲤鱼逗我玩了一下,一个多小时也不见任何动静。我不急不躁,望着青山绿水,两相辉映,清风拂拂,微波荡漾,远山如黛,冬水如镜,只有浮漂在水里前后左右移动,不时荡漾起一圈圈细细的波纹,钓山钓水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品味一份静谧,一种舒畅,一缕淡然,自会品味出山水之间的性情所在。
秦兄走了过来,他帮我调转方向,面向太阳钓。他又给我打了个“窝子”,我大致瞄了瞄窝子的方向,不紧不慢,从从容容下了竿。临近中午,心生几句顺口溜:“面朝阳,面朝阳,身上暖洋洋……”咕嘟,咕嘟,好几个地方在冒泡,有戏!浮漂在上下点动,我按捺住瞬间传过来的激动,凝神静气,专注地看着鱼漂,下沉,起来,再下沉,提竿,一条鲫鱼提起来了,我摘下鱼后,又不慌不忙穿饵甩竿,一会,又是一条,没十分钟,又是一条……同去的一位女性见状,索性放下自己的鱼竿,跑过来帮我摘鱼来了。白光一闪,心儿一闪,几达忘我之境,真是逍遥快活。
钓鱼真好,疲劳全被那起竿时一瞬间沉甸甸的快意冲走了。我本来中午要午睡的,此时瞌睡虫也不见了,两眼有精有神地盯着鱼漂。下午的“钓绩”更丰,比上午有过之而无不及。
渔友们都朝我竖起了大拇指,老王似有点不服气:这可就怪了,看他那么随意,根本没有要领,也不管窝子不窝子,鱼儿就爱上他的钩。
回家的路上,快乐还在心海里激荡,我也不知鱼儿为啥愿往我身边跑,不过我坚信:钓鱼,肯定也有钓鱼的道。闲适,从容,乐在水中央,没有尘俗之思,不存物欲之念,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抱元守一,没钓上鱼,心中却有鱼,钓上了鱼,眼中又无鱼。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钓鱼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