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使孩子听话懂事
■ 如何引导孩子自动自觉
■ 如何使孩子注意力集中
【对策与探讨】
“听话啊!” “乖点!” “有没有惹事呀?”几乎成了有些父母与孩子每天分别和见面时的习惯性用语,怕的就是孩子不乖,我行我素,不按老师和家长的要求“规范”行事。须知,孩子不是木偶,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独立意识和个性表现会逐渐增强。
对此,网帖给出的办法是希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认真聆听他说话,让他感到父母对他的重视与尊重,这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会被树立起来,他也会在与大人的谈话中,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对孩子的理性思维习惯也有良好的帮助。比如,借第三者之口赞美孩子、用书信或日记与孩子交流情感、用温和的语调交谈、及时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巧妙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与孩子打成一片、一次只交待一件事、常常表达对孩子的信赖、只提有建设性的意见、不要指责遭到挫败的孩子、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生活细节、多用赞赏的话肯定孩子。
闸北区第三中心小学心理教师陈来秀点评说,“如何使孩子听话懂事”这个提法也许可以换成“如何使孩子学会倾听和积极的反馈”更妥。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父母之间的表达和反馈的模式是构建孩子人际互动模式的最初的样板。因此,在父母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之前,更应该关注的是父母之间的对彼此表达的倾听和积极的反馈。
▲ 孩子和父母的最初的关系,是一种面对面的互信关系,彼此需要、彼此理解,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并发展它。所以,如果可以,建议家长更多地使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赞美,相对于第三方来说,孩子们更在乎的是父母对他的评价。
▲ 当孩子遇到任何问题或挫败,他的第一需要是来自家庭内部的支持系统,父母亲首要做的事应该是认同和接受孩子的情绪,其次是客观、公正地就事论事的分析。
▲ 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该事件能够给成长带来的正能量上,或“变坏事为好事”,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