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锡纳亚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便出现在我的眼帘之中。
首先让我看到的是多瑙河支流登博维察河穿城而过,整座城市掩映在白杨树与菩提树之中。巴士驶过胜利广场、统一广场与胜利大街,我看到了气魄宏伟的罗马尼亚人民宫,它是一栋对称而高大的建筑。
布加勒斯特在罗马尼亚语中意为“布库尔什蒂”,即“欢乐之城”。如果我把它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相比,布加勒斯特的马路更为宽广,建造的高楼大厦明显增加,如中心广场的两座大厦高高屹立,而其建筑的外墙上则都是灰白色的,再看街道上的民宅颜色也相当单调,除了灰白色,便是米黄色,这与捷克、匈牙利的绚丽多彩的建筑相比大为逊色。但其建筑高度却大大超越了其他东欧国家。
我依次参观了凯旋门、议会大厦与罗马尼亚的一些老建筑,这些建筑的多样性与个体性均不如捷克与匈牙利,而大量民宅呈火柴盒式样,与中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城市建筑大同小异。当我问起这座城市有何特点,李导想了想,说,这座城市的流浪狗特别多,这一话题引起了我的兴趣。
我们一行16人,倒有10人家中养狗,而欧洲人好养狗,更是不足为奇。在罗马尼亚,喜欢狗的人也不在少数,不少人还崇拜狗。我发现,在城市雕塑中,有好几处狗的雕塑。
李导当年曾在布加勒斯特住过两年,他说,罗马尼亚有一段时间,政治发生动荡,经济也发生危机,由于就业情况很不乐观,因此一些养狗的主人,对此很尴尬,自己吃了上顿,也在为下顿犯愁,那就顾不上狗的食粮了。据李导说,他前些年曾与朋友合住,后那个朋友因为找不到谋生之职,只得忍痛把养了几年的狗放了。这种现象导致许多狗无家可归,成了街头流浪狗。而流浪狗经交配,又产下小狗,狗便越来越多。我们在车上向大街上望去,便见不少狗在街头闲逛,有的狗则乱穿马路,在大桥下还有几只幼崽痴痴地望着我们。
在伯尔切斯库大街上,我也注意到不少流浪狗。我们在一家饭店吃饭,饭店门口就有好几条流浪狗,一条年轻的狗特别会争食,而另一条瘸了腿的老狗,动作迟缓,丢给它的食物,常被那条年轻的狗抢走。我只得把吃饱的狗赶掉,让老狗独自吃个饱。
在马格鲁大街,我们见到一条母狗带了一窝幼崽,我们扔给它香肠与面包,它会叼了去留给自己的小狗吃,可见母爱在狗身上体现得很充分。
在下榻的宾馆门口,有一条狗向我们摇头摆尾,有人友好地摸摸它的头,它很知趣,只在门口游荡,不会进到门里。我们的团友看到此景,便去餐厅里拿了香肠喂它,它开心得直摇尾巴。
据李导说,据不完全统计,布加勒斯特大约有5000多条流浪狗。我想,既然布加勒斯特有如此多的流浪狗,对市容一定有影响,流浪狗随便拉屎,也会成为社会问题。但我细细打量大街,几乎找不到狗粪便。经过探询,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每条主要街道每隔50米至100米,都有一个取塑料袋的小柱子,小柱子上有个小盒子,里面放了黑色的垃圾袋。我留神观察了几分钟,便见一位老大娘发现了狗粪便,她便从小柱子上取出垃圾袋,然后把狗粪便包起,扔进垃圾箱内。原来如此,流浪狗这么多,布加勒斯特的市容仍这么干净。
布加勒斯特的市民不吃狗肉,流浪狗也没有被宰杀的危险。我相信,随着罗马尼亚经济的复苏,布加勒斯特的流浪狗问题也会逐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