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人,对儿子寄予厚望。老人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投在儿子身上,他让儿子上了名牌大学,在一位著名的学者那里求学。儿子天资聪敏,学习也很用功,很快就掌握了老师传授的学问,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毕业回家那天,老人坐在家门口殷切地等待儿子归来。儿子到家后,老人关切地问:“儿子,这几年你都学了些什么啊?”“我学到了应该学习的东西,老师把他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我了,我取得了最好的成绩,爸爸,我是最棒的。”儿子趾高气扬地告诉爸爸。
老人看着儿子那双踌躇满志的眼睛,若有所失。他接着又问儿子:“你有没有学到老师没教过你的东西呢?”
“老师没教过的东西?”儿子不懂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脸上露出了困惑的神情。
“回去吧,回到老师那儿,学学那些还没有教给你的东西。”老人这样对儿子说。
年轻人只好再次回到老师身边,请求老师教授给他没教过的东西,他告诉老师,这是他父亲的意思。
老师很睿智,他了解事情的经过后,马上就明白了这位父亲的真正意图。于是,他沉吟了半天,对年轻人说道:“带着400只羊到山上去吧,等这些羊变成1000只时再回到你父亲身边。”
老师介绍年轻人到高山牧场去当一名牧羊人。每天早上太阳升起时,年轻人就赶着羊群去吃草,太阳下山时,他赶着羊群归来。每天如此,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放羊的时候,四周很寂静,山坡上只有鸟儿啁啾、虫儿低鸣、羊儿咩咩的叫,除此之外,再也听不到其他任何声音。开始的时候,年轻人耐不住寂寞,经常一个人唉声叹气、牢骚满腹,可周围没有一个人,他怎么折腾也无济于事。后来他经常站在山坡上大声地吼叫,发泄胸中的怨气,可回答他的只有远处山谷里的回音,等回音消失以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他还经常试着和羊群说话,同它们交流,可他身边的几只羊抬头朝他看看,又接着吃草,根本不理睬他。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不再叹气了,也不再叫喊了,他忘记了烦恼,忘记了自我和傲慢。渐渐地他变得像羊群一样安静,智慧和谦逊也慢慢地出现在他身上。两年后,羊群变成了1000只,他回到了父亲身边。这个时候,老人仍然这样问他:“现在你学到了老师没有教过的那些东西吗?”
“还没有学到,有些东西恐怕要用我一辈子的时间来学习。”儿子平静地对爸爸说。
老人看着心静如水的儿子,意味深长地点点头,开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