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中国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为何频频得逞 背后有啥玄机
~~~为何频频得逞 背后有啥玄机
~~~为何频频得逞 背后有啥玄机
~~~为何频频得逞 背后有啥玄机
     
2014年01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子诈骗3年翻20倍
为何频频得逞 背后有啥玄机
  先有广东一事主瞬间被转走2700余万元,后有知名影视明星汤唯被骗20余万元。这些骗子究竟有怎样的“魔力”和玄机?谁又为电信诈骗案件的疯长提供了土壤?

  诈骗犯罪案频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安全保卫学院院长马丁介绍,公安部门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电信诈骗犯罪案件数为8300多件,造成经济损失2亿多元;而2012年同类案件高达17万起,经济损失达80多亿元。

  受访公安人士总结指出,当前电信诈骗犯罪呈现“虚拟化、智能化、集团化、国际化”特点:

  ■ 虚拟化 犯罪分子不露真容,作案过程均在虚拟空间进行,通过电话、短信或网络进行诱骗、恐吓,通过网上银行转账;或是冒充银行人员骗取U盾密码,直接将钱盗走。

  ■ 智能化 犯罪分子利用任意显号软件、非法改号软件、网络电话对接等技术,使拨出的号码显示出其所需任意号码,智能程度更高、伪装更彻底。

  ■ 集团化 有专门人员负责诈骗网络平台技术,有专人拨打电话和群发诈骗短信,还有人负责转取赃款,形成分工明确的诈骗链条。

  ■ 国际化 跨国(境)电信诈骗犯罪集团雇用中国籍人员搭设网络平台,提供境外服务器,完成诈骗全过程的跨境虚拟流转,通过地下钱庄将赃款转移境外。

  割不断的利益

  我国打击电信诈骗多年,然而电信诈骗缘何愈演愈烈?

  “运营商为追逐利益而疏于监管就难辞其咎。”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指出,如各家运营商考虑利益而推行“实名制”力度不够;出租出售106号段用于各类广告促销短信的群发,借以牟利。

  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发布的《2013上半年垃圾短信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垃圾短信总量超过2000亿条,其中诈骗类短信危害最大。这些垃圾短信发送渠道中,106号段占到82%。

  通过银行卡转移、提取涉案资金是电信诈骗的重要环节,然而,银行卡开户实名制的监管漏洞则为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姜奇平指出,犯罪分子可通过伪造身份证等渠道获取大量银行卡,反复用于犯罪。      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读者之声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杯光夜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3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4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5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6版:家长会/教育周刊
   第B07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专版
信任如何重建?创痛怎样抚平?
电子诈骗3年翻20倍
村民领到“土豪年终奖”
广告
新民晚报中国新闻A16电子诈骗3年翻20倍 2014-01-15 2 2014年01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