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住在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在参与创建文明城区活动中,由个别居委会干部点名,组织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其中“被志愿者”大多数是六七十岁的退休老人。从去年11月8日起,每位志愿者每天上午、下午各站岗3小时,要求连续值岗到12月10日,没有休息日。值岗的目的是为了迎接对口检查的单位,及时向居委会通报。
我认为这样不妥。近日上海雾霾天气较多,让这些老年志愿者长时间在露天站岗对身体不利,其中个别人患有心血管毛病,万一发生意外情况,该由谁负责?希望有关方面关注这个问题。 一志愿者
【调查附记】
接到来信,记者将这位“被志愿者”的意见反馈给南京东路街道。街道党工委办公室的同志证实,该街道确实在接受文明城区检查,并把这项工作分解到各社区落实,为此还拨发了一定的经费。鉴于上海近期遭遇雾霾天气,社区干部还购买口罩发给志愿者,费用由街道报销。当然,志愿者首先是要自愿,如果觉得不合适,完全可以拒绝,不能强求。
就社区志愿者工作的问题,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居委干部,听听他们的想法。华阳路华三居委会冯主任说,社区志愿者如今已成常态化,许多老同志希望“老有所为”,你不叫他,他还会不高兴。该居委会的黄书记表示,这件事主要是沟通上有点问题。老年人身体有好有弱,不能一概而论。作为居委会干部,在组织志愿者队伍时当然要多方面考虑。像去年夏天罕见高温,你再叫人去巡逻,就不合适。对于被叫到做志愿者的居民来说,也不要为难,能做就做,不能做或不愿做就推辞,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本报记者 胡俊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