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走了,终年83岁,弥留之际,年长她一岁的公公紧紧握着她的手,握了再握,已口齿不清的婆婆,却口齿清晰地对公公说了句:“孩子们对我都好,你好好活,你好好活。”热泪盈眶的我一刹那明白了什么叫“相濡以沫”。
公公婆婆一起生活了60多年,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多少人生坎坷,婆婆很少对我讲,她总是很知足:“没想到老了,我还能住上楼,还能用上电话……”“我也住过宾馆,上过饭店了……”她不止一次地说“咱够好的了,一家好几口都拿人公家的钱。”我也常给她开玩笑:“咱一家几口都给公家干活。”后来从别人口中陆续知道:在那个“马子”(土匪)出没的年月,她曾经担过多少惊,受过多少怕;日本人的飞机在房梁上盘旋时,她受过多少气;在那个全国人民都挨饿的时候,她受过多少煎熬,她是怎么领着公公弟兄4个外加她的一群儿女熬过来的,她又是怎么经历年轻时的丧子之痛的,更让人想象不到的是,在那个吃不上饭的年月,她又是怎么收留吃不上饭的乡亲在家里一过好几个月的……她那一个伸不直的手指,年老不能走路的双腿,公公对她感激的真情流露,乡亲们对她的亲近,都是对她经受苦难的见证,无论生活怎样艰辛,婆婆从不抱怨,永远心怀感激。
从前老公有时喝多了酒,我气得咬牙切齿,给婆婆诉苦,婆婆什么也不说,只告诉我:“喝多了给他点茶喝。”我才知道抱怨是那么多余,我才知道夫妻相处是应该相互包容与照顾,是应该为对方着想;孩子还小时,因为感冒不愿意吃药还闹,我急了,当着婆婆的面给了她一巴掌,婆婆脸色顿时就变了,一言不发,该干什么干什么,我要多尴尬有多尴尬,后来知道,公公婆婆从没打过他们的孩子,我才知道,对孩子是应该付出耐心和爱的;每次回家,婆婆总是先问我父母身体怎样,详细打听清楚了,再给孩子拿零食,吃完饭,再提议让我们和公公一起打麻将,还开心地为我们准备硬币,监督我们不许耍赖。从他们表情我明白了,要孝敬老人,不管是父母,还是公婆。
我曾经觉得不可思议,婆婆的小姑年龄那么大了,有空还要走老远路回老家偎婆婆过几天,远在新疆的小叔子年初一打电话,如果我接,立马会说:“我找俺哥,找俺嫂子。”乡亲们来拜年,总要喝杯酒,家长里短聊很久,后来我知道,那份浓浓的亲情,一定是经过岁月的沉淀,患难与共的考验,是婆婆的善良,只有他们心里明白,这亲情有多宝贵。
婆婆身上的东西,我一辈子也学不完,她的高度我一辈子也达不到,有时,我甚至感激婆婆的娘家,为我们生养了这么一位善良,宽容的婆婆,要知道,她大字不识,但她的人生却是尽善尽美,充满温馨,以前我总认为老人去世时,有人悲伤,为什么不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多尽尽孝心?现在我明白了,悲伤其实是一种思念,我们都思念婆婆,我想,我们会尽可能照顾好孤独的公公,让他“好好活”,婆婆地下有知,让她宽慰,没有遗憾。
唉,如老公所说:“咱娘再也吃不上你做的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