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华说:“老师游艺于文苑书海,交友于德高文丈,诲人于温文尔雅,他与沙孟海、王蘧常、林散之、费新我等都有来往。”说着,她拿出陈祖范与沙孟海交往的影件作品给我看:“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祖范先生正腕,沙孟海。”落笔如运斤斧,气势如虹。雄强中融虚和,峻险中是蕴藉,是一幅难得的墨珍。陈祖范曾在回忆录中道:“沙老赠我这幅墨宝时,我还是个青灯寒儒,白屋下士。他以韩愈《石鼓歌》中赞美周朝石鼓文字迹如鸾凤翔飞,笔画恰似珊瑚碧柯的诗句来鼓励我,着实令我感动。”
王秀华还说,我的老师诲人是和风细雨式的,他常拿沙老给他的作品作典范给弟子讲课。老师说沙老书法是重质胜于重文,他的字大气磅礴,恢宏豪迈,既质朴又野逸。间架结构也力尚雄厚挺拔,他拿沙老85岁赠他的“花香入座春风霭,曙色凝窗椒气浓”一联为我们分析:瞧,上联“入”字之扁只相当“香”和“座”之高的四分之一,但一眼看去,七个字如贯纨珠,视觉上丝毫不存在扁与长的悬殊差异。这种控制章法的能力是你们要学的。再从结构上欣赏“香”字增笔,风是减笔,匠心独运,古秀而有深意。下联“凝”字第二点故意斜走飞出的取态。“椒”字两竖得米公之意;“浓”字捺笔又如章草,飘洒之至,整联线条劲厉,结体魁伟……
王秀华又说,陈老师集一生心血,撰写了《书法自修导读》一书,1992年3月,该书付梓之前,突然收到92岁的沙老从杭州寄来的赞词:“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如朝霞之烂,有霜桔之丹。祖范先生大雅,沙孟海题。”虽枯笔不少,但沉雄朴茂,炉火纯青(见图)。锦上添花,老师珍若拱璧。他向我们解读:这句子出自《庄子·齐物论》,意为重要的观点,论述详明,如火烧原野,一发而不竭;即使是具体细节问题,也不嫌其烦,要说得很透彻,她好比早晨的彩霞,散发出灿烂的光芒,又好比秋天里硕果累累的柑桔,如火如荼。显然,这是对老师这本书的肯定。陈老师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致信给沙老:“长者采葑不嫌,赠遗稠叠,今复以摇岳凌沧之举,裁云镂月之思为拙著题赞,感恩知己,两心俱切。沙孟海书学院揭幕在即,遥想东钱湖畔,丹楼飘渺,大可作五城十二楼观耳……”
不久,陈老师在儿子陈振濂的陪同下赴沙老龙游旧居探望,沙老兴浓,说要再赠一幅字给陈老师,想不到待陈老师回沪时,沙老因病入院。后听陈振濂说,沙老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写字之事,沙老说:“我倘能生还,一定先为你父亲写对联。”心到痛处情更深,老师为此,肠一日而九回,悽怆不已。
如今,两老已同赴仙境,相信他们在黄泉路上还是一对忘年交。说到伤心处,王秀华不禁潸然泪下。 王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