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上海两会时间,想说说跟两会有关的事儿。1月19日,市人代会开幕。作为采访大会的记者,我也在世博中心会场里听杨雄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杨市长在讲到2014年的主要任务时,照例提到了社会事业的重要方面——教育。
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之后,我听到了这样一段话:“完善小学课程标准,改进教学方法,有效控制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孩子们有更多时间认识自然、发展兴趣、增强体魄。”
在人们的印象里,政府工作报告讲的都是上海的大事,国计民生,主题宏大,面孔严肃是自然的。然而,这次的报告专门用了60个字讲减负这样一件“小事”,让人耳目一新。“让孩子们认识自然、发展兴趣、增强体魄”,这样的句子和自贸区建设、创新转型、智慧城市、住房保障、社会治理等词语并列在一起,让这份厚重的报告顿时变得可亲起来。
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早已成为中国一大社会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其中有教育界的功利因素,也有家长的观念问题,更有培训市场的推波助澜。起跑线前拼命抢跑,埋头题海只知做题,导致孩子体质下降,童真和笑容消失,悲剧频频上演。有识之士甚至大声疾呼:这样的教育会毁掉一代孩子!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事关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事关国家的未来,因此,有必要像对待发展难题、城市顽症那样,下大力气解决。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这个问题,可谓“接地气”!
减负之后做什么?许多家长会问。“认识自然、发展兴趣、增强体魄”,恰恰是我们的孩子最缺乏的。当然,要做起来也很难。学校有没有决心砍掉一些考试和作业,让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户外游戏和社会实践?家长有没有决心放弃一些培训班,让孩子亲近自然、参观博物馆,甚至做一些家务劳动?要达到报告的目标,不仅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还需要全社会形成积极良好的氛围。
“看,市长的大报告讲到了你们小朋友的事。”回到家,我让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读读这一段话。女儿读完问了一句:“老师会听市长的话吗?”
呃,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