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1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观点
“记住父母的生日”是道什么难题
高亚洲
  “请说出你六位亲人的生日,包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武汉六中国际部招生的中文面试中,这道“规定动作”让多数先前应变如流的学生“卡了壳”。几乎很少有现场考生能准确说出父母的生日,更别提隔代长辈的生日了。

  能记住父母的生日,显然是有孝心的表现,不过这不能作为判断有无孝心的唯一标准。能记住当然最好,但记不住,一方面可能与小孩子的个性有关系,性格粗犷可能无心记住,性格细腻则会容易记住,这与是否有孝心没有直接关联。

  另一方面,能否记住父母的生日与小孩子的成长规律有关系,每个人都会经历从以自我为中心到开始接收道德责任约束的过程。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责任感和感恩意识会逐渐清晰,自然而然也会表现出对父母的关爱。有调查显示,大学生记住父母生日的比例,要远远高于中小学生。

  孩子是否有心并用心记住亲人的生日,涉及平时的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这是不是我们平时所忽略的教育内容呢?多年来我们一直倡导教育要让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在升学重压之下,重智轻德已成普遍现象。在这种教育价值取向下,姑且先不说孩子在德孝方面没有出色表现,在孩子与父母之间,有时连沟通都可能成为问题。

  对于很多孩子记不住父母等亲人生日,没必要过度解读,但应从中发现我们教育的短板,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应加强责任感和感恩心的培养与塑造。“记不住父母生日”不仅是孩子的难题,也是一个出给全社会的难题。

  (高亚洲 刊今日《中国青年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3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4版:上海两会·声音
   第A05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特稿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寒假生活/教育周刊
   第B03版:寒假生活/教育周刊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0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如何救济比谁来监护更重要
大报告和小朋友
屁股和脑袋啥关系
“记住父母的生日”是道什么难题
马上有钱?
严肃对待权力干预司法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记住父母的生日”是道什么难题 2014-01-22 2 2014年01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