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发不出工资的酒店曾经信誉良好,但因为股东之间的矛盾让酒店经营逐渐举步维艰,甚至在去年年中几乎停业。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酒店不能定期发放工资。为维护自身权益,部分员工自行前往浦东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而后凭借裁决书来到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申请执行。
“刚开始,讨薪的员工并不多。但是他们情绪大多不稳定,每周都会有员工到法院反映情况,要求法院尽快执行。”执行法官龚海说,“这家酒店规模大,可能还将有大量员工走法律程序讨薪。”为防止案件数量大规模爆发引起的社会矛盾,确保案件顺利执行,龚海首先做好执行预案,第一时间联系酒店负责人,了解员工数量以及欠薪总额。在摸清被执行人财产状况后,龚海发现凭借当时的经营状况,酒店根本无力支付工人工资。这100多人该怎么办?龚海梳理了员工的情况,找到突破口,力争通过劳动欠薪保障机制来先行解决一部分。
据介绍,所谓劳动欠薪保障机制,即在新区区委政法委支持下,新区法院对涉及民工工资类案件可以立案并申请人保局先行垫付,用来解决相关人生活和教育等燃眉之急。
通过调查,龚海发现有些员工符合条件,可以申请由新区人保局先行垫付。在新区区委政法委的协调下,法院立即启动执行联动机制,在人保局的大力配合下,法院先期获得了政府的垫付钱款,第一时间发放给这100多名员工。法院还同时约谈酒店负责人,考虑到公司的实际情况及今后的发展,酒店负责人决定将酒店重新经营下去。在该酒店步入经营正轨后,法院再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使其将政府垫付工资及后续欠款付到法院。
据了解,2013年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先后为3500余名职工讨回工资,数额达1亿余元。这得益于浦东新区法院开辟的“执行绿色通道”。执行法官告诉记者,法院将提前介入、主动调查、及时实施执行措施的多项权力赋予了执行法官,同时积极拓展“绿色通道”,充分借助劳动欠薪保障机制,专门用以执行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涉及民生的案件,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