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赴澳大利亚留学读书,荷也离开上海到澳大利亚,成了名副其实的陪读妈妈。老公在国内打拼,供养她们母女俩,于是乎,原来一切都有父母包办,以前连厨房基本不跨入的娇娇女,到了澳大利亚却独立撑起一个门户的当家人。
初到澳大利亚,曾闹出一系列笑话:在上海她驾着自己爱车到处奔走,但加油从来都是老公的事,现在澳大利亚住郊外僻远处,每天需驾车送女儿上学。一次小车没油了,她把车开停到一个加油站旁,等着服务人员出来给她加油,可左等右等不见人出来,后面等着的小车急鸣喇叭,原来这是自助加油站,等她弄明白后,她拿出加油枪却不知道车子哪里是加油口,结果是她把车子停反了,等她把车子调过头,拿着油枪却不知道该加哪号汽油,再向别人讨教,比划了大半天,搞得非常狼狈。
荷决定首先要学会英语,解决语言沟通这头等大事,好在她语言表达有先天优势,很快掌握了日常会话,融入到当地澳大利亚人圈子。荷天生外向性格,没多久,她成为那里小区邻居中“爱管闲事”的热心人,东家长李家短,啥都能搞定,老公戏称她像是居委妇女主任,能和当地居民融成一片。在家中,荷也用心学买、汏、烧,不仅学会中菜烹饪,还掌握了许多澳大利亚料理,亲自做盐水鸭、辣白菜、西式三明治、汉堡包和蔬菜水果色拉等,原来荷滴水不沾阳春水的纤纤素指上,有隐隐的烫伤和割伤创痕,这正是她辛劳付出的见证。
随着老公事业日渐发达,老公给她们买了一幢大house(别墅),她在别墅花园里辛勤耕作,不仅种花养草皮,还种了蔬菜,每天浇水除草施肥,忙得不亦乐乎,成了个花匠菜农。在老公支持下,她又在澳洲开起文化传播公司,自己当了老板,把上海和中国的文化产品介绍传播到南太平洋彼岸,她调查市场,策办画展。说起自己当老板的艰辛,她体验深刻,有次画展结束,澳方要求她租借的展厅必须恢复整洁如新,连墙面上每个钉眼都要看不出,这可难煞了她,她赶紧动员员工,买来涂料和工具,亲自刷墙,常忙到半夜二三点,妥善解决好这件事情。荷在澳大利亚的创业中,碰到类似的事情真的很多很多。
生活犹如教科书,当女人振翅飞出暖巢,真是女人破茧蜕变,慢慢学会独立,慢慢成长成熟最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女人。从荷身上让我看到一个能够胜任和学会担当各种角色的优质女人,也造就了时下形容的能干独立女汉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