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是可以消费的,但一旦透支,尴尬会让亲情的两头都陷入到难言的境地。其实,有偿或对等,抑或是不对称地消费亲情才是智慧之举,符合“礼尚往来”的国粹民俗,也是和谐亲情久远的基础所在。
有一个兄妹间为搭车而翻脸的故事至今令我感慨:朋友阿莉因从事媒体文字采编工作买了一辆十万级经济型小车,除了公务,十分念及亲情的她还得额外承担家族成员中搭车义务。偶尔搭顺风车也就作罢,偏偏有个年届古稀的阿哥,拿阿妹的小车“照牌头”当作了免费私家车,久而久之,引起了好脾气阿妹的不悦。
兄弟姐妹中,阿哥家离阿妹家约6公里,是家族里跑得最亲近的兄妹俩。何况,阿妹在早年“上山下乡”时,阿哥曾给予了力所能及的资助和关心,也令回城后的阿妹每每感恩。阿哥虽已古稀,但生活起居都能自理,尽管早年丧妻独居,但他股市、花园、棋牌室轮回转,日脚倒也过得蛮滋润。这个阿哥有个太节俭的习惯:凡是外出,宁愿乘公交,死也不肯拉“差头”;天气热得汗流浃背,也不开空调。家族里的亲情倒是浓得化不开,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生日乔迁等都得聚在一起,而且频度颇密。于是,阿妹的小车理所当然地成了阿哥的私家车。每次有家族聚会,阿哥一只电话就要阿妹来接他,即使不是“顺风车”,阿哥的口气总是命令式。阿妹是家族中唯一还没退休的,工作压力重,用车频率高。起初接到阿哥的搭车命令,总是无怨无悔,哪怕来回空驶12公里,再累也服从。
日长时久,体力日渐不支的阿妹开始婉拒阿哥的搭车命令,使得阿哥在家族中怨言频起,甚至以缺席重要宴聚给阿妹“看颜色”。有几次,阿妹无奈之下揶揄阿哥:“你拿发票来,我报销”,想不到这位仁兄阿哥真的把乘车发票当着亲戚的面递给阿妹,弄得她哭笑不得。后来,阿妹终于翻起了“毛腔”,从此拒绝了阿哥的搭车要求,弄得兄妹俩的亲情顿时陷入了尴尬境地。
其实,凭在股市里有几十万股票的经济能力,这位阿哥完全可以“打的”出行,问题是,在他的习惯思维中,总以为昔日资助过阿妹的那张“亲情支票”还绰绰有余呢。而在阿妹来看,自己力所能及的都已做到,从亲情互惠的本质上来说,也可以算是还清了过去欠阿哥的“亲情债”。所以,有必要提醒阿哥不要再老是晃着那张旧的“亲情支票”一而再,再而三地透支下去。
据观察,现实生活中,不乏有诸如这位仁兄阿哥“拎不清”之举,其实,“亲情支票”也是有限期、限额的,一旦过期或超支,那就必须在新的起点,重筑以亲情为基础的同胞手足之谊,套用现代经济社会时髦话来说,亲情也是需要用智慧和情商来经营的,否则,眼看着难以和金钱等价的亲情慢慢走进尴尬的死胡同,于己身心,于他心绪有何益处?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拥有程度不同的亲情,父母叔伯,七姨八姑,兄弟姐妹,表兄表妹等等,在社会诚信环境尚不完美的背景下,亲情似乎显得尤为珍贵和不可复制,如是,亲情中的你我他,还真得看清了每一张“亲情支票”的期限和限额呢。
年节将临,亲情交流进入频密期,切记,请勿透支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