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8: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细品晋中“文化面食”
~~~细品晋中“文化面食”
~~~细品晋中“文化面食”
     
2014年01月2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一碗 醋一碟
细品晋中“文化面食”
姚兰兰 思农
  文/姚兰兰 摄/思农

  到山西旅行,有两样东西不能不吃,一是醋,二是面。山西的老陈醋酸得一点儿也不冲,可以空口饮用,且口感顺滑,喉咙丝毫没有烧灼的感觉。山西的面食,更是一大特色,一碗刀削面,拌上辣子若干,注入陈醋一碟,十足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钻……

  闲话少叙,还是先让我们来饱一饱晋中面食的眼福吧。

  有故事的蒸饼

  说起这道面点,首先必须提及晋中的“寒食”文化。“子推”之名本源于介子推,话说春秋时期,晋文公火烧绵山,欲逼介子推出山入朝为官,而子推誓死不从,宁与老母一同葬身火海,晋文公痛失贤臣,遂命举国“寒食”,于是,便有了这道为了纪念介子推而炮制出的“子推蒸饼”。 

  子推蒸饼有点类似我们常见的千层糕,侧面看去,层次分明,咬上一口,面质松软,只是不如以往所吃的千层糕那般顺口。子推蒸饼的口感比较干,不过,用筷子夹起时却不会掉下碎屑,而且味道淡中透着微甜,蒸饼的表面还饰有五彩调料,看似光鲜可人。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每年寒食节,当地人都会制作这种子推蒸饼,来纪念淡薄功名利禄、但求君贤爱民的介子推。

  高贵不贵护龙鳞

  这道菜名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上菜后方知,其实所谓护龙鳞就是鸡蛋面皮卷菜!还别说,面饼泛着淡淡金黄色,这道平民的美食竟有点龙鳞的高贵感觉,而所护的“龙”则是指内馅“娇贵”的嫩豆芽!这道菜暗指的是当初公子重耳(晋文公)流亡受难时,介子推为保护“龙种”割肉奉君,如同保护龙身的龙鳞。 

  护龙鳞外层的鸡蛋面皮是这道点心最难制作的部分,鸡蛋和面粉的比例必须掌握得恰到好处,鸡蛋过多则硬度不足以支撑内馅的重量,面粉过多则会失去滑嫩的口感。内馅以豆芽为主,辅以青椒丝、红椒丝,起到点缀色彩的作用,却没有丝毫呛人的辣味。试着将这护龙鳞蘸了些山西老陈醋,酸咸中透着甜味,自然成了本人最钟爱的一道面点。

  水晶糕与龙眼酥

  水晶糕,形如蛋挞,面质如同水晶,因此得名。表面加有果酱,入口时既有蛋挞内芯的蛋香,又有果酱的酸甜,而外层包裹着的“水晶”面则恰到好处地淡化了两种味道。 

  水晶糕,又与蛋挞不同,当中的鸡蛋不似蛋挞中那般滑嫩,显然并非纯蛋制作,而是添加了其他成分,诸如面粉,因此与原本光滑的“水晶”面完全融为一体。加入了面粉的蛋芯质地如同羊脂白玉,弹性十足的口感又如QQ的果冻。面点通常让人感觉“实诚”,太容易吃饱(也容易饿),不过,这道面皮蛋芯的小点是不是让你对山西的面食印象大有改观了呢? 

  或是因为晋文公的故事太过曲折、辉煌,或是由于这里的历史文化积淀太过厚重,山西的面点很多都与皇家的龙有关。龙眼酥这道面点,如同山西的历史,味道绵延悠长。 

  香脆的酥皮千层,红色的果酱一点,画龙点睛,俯视时,龙眼酥果真不负其名,形似炯炯龙眼。这道面点外酥内甜,虽说是酥皮,一口咬下去,表皮竟然一点都不散,墨绿色的椰丝馅里还加入了瓜子仁,甜而不腻,松脆的酥皮淡淡的味道混合了果酱的酸甜,对于喜食甜点的食客来说极具诱惑力。

  粗粮也好吃

  记得有一次去超市采购早餐,在面点柜台前惊讶地发现,“粗粮”玉米发糕的价格竟比精制面的馒头还贵!都说这是个崇尚健康的时代,又说适当地食用粗粮有益身体健康,于是,经常食用一些经过改良的“粗粮”便成了一种时尚。 

  不过,吃惯了精制米面,再吃口感“粗糙”的玉米发糕,肯定会觉得有些难以下咽,硬着头皮在口中充分咀嚼———把粗玉米尽量磨磨细,然后就着一口水囫囵个儿地吞了下去,意外发现口中除了玉米香,竟还存留了淡淡的甜味。这道玉米发糕点睛之笔就在于表面添加的一层枣脯,黑红的色泽与玉米发糕的暗黄相得益彰,原来,粗粮也不是那么难吃……

  山西的味道猫耳朵

  介绍了那么多制作精美的山西面点,再来说一说山西一般小饭店里常见的廉价面食。骑着自行车在平遥城里逛一上午,早饭的一只鸡蛋早就消化了个彻底,眼看古城北门口有家门面不大的小饭店,由于并非旅游旺季,因此街上人客寥寥,店中更是清净。由于急于充饥,于是慕名叫了一碗山西的特色面食“猫耳朵”———所谓“慕名”,盖因久闻“猫耳朵”盛名,未曾品尝过。 

  大约十几分钟过后,在我来回进出后厢的厨房张望过3次后,一碗猫耳朵终于端上了桌。颜色浓重的清汤,点点绿油油的香菜,外加一整碗形状可爱的“猫耳朵”!老板体贴地告知,帮我们少放点盐,省得口味重了不对胃口。先尝了一口汤,味道不咸不淡,刚刚好,接着加点辣椒粉,碗中红红绿绿煞是好看,再问老板要点陈醋———在山西的几天里每餐必备,加在面食里很是开胃,像我这般小胃口的食客也能把一碗猫耳朵吃了个精光见底,不能不说是山西老陈醋的功劳。 

  迫不及待地用调羹舀了满满一勺猫耳朵送入口中,竟吃出了通心粉的味道……细看这形状如猫耳朵的面食,越看越觉得通心粉和它如出一辙,顿有天下美食是一家之感。3元一碗的猫耳朵里,融合了酸、辣、咸、淡,或许,那也正是山西历 

  史的味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4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5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法治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社会与法
   第A26版:特别关注/社会与法
   第A27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A28版:东方大律师/社会与法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自贸之窗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证券服务
   第B06版:公司探营/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8版:投资理念/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天地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城里城外
   第B12版:房产在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4版:创业钱途/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聪明消费
   第B16版:网上网下/陆家嘴金融城
   第B17版:家庭周刊
   第B18版:女性世界/家庭周刊
   第B19版:家庭周刊/花鸟虫鱼
   第B20版:上海人家/家庭周刊
   第B21版:现代家居
   第B22版:实用谋划/现代家居
   第B23版:现代家居/我的经验
   第B24版:设计交流/现代家居
   第B25版:好吃周刊
   第B26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2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28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29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30版:美食地图/好吃周刊
   第B31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
   第B32版:专版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人物
   第C03版:妆容
   第C04版:眼镜
   第C05版:珠宝
   第C06版:现场
   第C07版:名表
   第C08版:大牌
面一碗 醋一碟
雍颐庭尝新春
逸龙阁享盆菜
新民晚报吃遍中国/好吃周刊B28面一碗 醋一碟 2014-01-24 2 2014年01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