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倒影拍摄出抽象“油画”
~~~——倒影拍摄出抽象“油画”
     
2014年01月2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具象再层次化一点
——倒影拍摄出抽象“油画”
朱 平
■ 《牧归》 倒影构成具有印象色彩的美术感画面卢善成 摄
■ 《水影》 PS的处理,使平淡水影成为线形感的画面兰翔 摄
■ 《渔舟》 巧构思的倒影,像一幅童话世界高卢人 摄
■ 《静与动》 “动”的倒影与小船构成画面的对比潘维东 摄
■ 《徽派建筑》 倒影美化平衡画面,使建筑更优美付慧珠 摄
■ 《水光粼粼》 冲光的画面,为倒影增添了魅力郑明 摄
■《印象》 倒影的印象色彩,好似一幅油画董鸿海 摄
  ◆ 朱 平(本刊特约评论员)

  拍摄倒影既可以是无意中发现的惊喜,也可以是人为的刻意为之,找到一处好的景物或对象做前景,再以合适位置的反光物体制造出倒影,那么你很容易就能拍摄到倒影作品。然而,要让倒影摄影更梦幻、更迷离,那么这就需要拍摄者花更多的心思去寻找和构思,才能产生倒影的再艺术化。

  好的倒影作品往往会给人这样的感觉:在欣赏作品时,你会发现当你距离作品越远,它会变得越来越像一幅抽象的油画。这样的感觉产生于多重因素,一方面作品拍摄的前景选择是基础。往往在自然景观里选择的前景附近都会有天然的反光物体——水,围绕着海、湖、河等等,可以选择的前景不少,比如江南的水乡风光,又或是城市河畔的建筑,还有河上停泊的小舟……当这些美景呈现为倒影时,就仿佛成了艺术家用颜料勾画出来一般,拥有了美丽而独特的纹理。

  《印象》这幅作品中,城市河畔的风光全部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随着河水自然而平静的波动变得如同一场生动的梦中画面;如此令人沉醉的色调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拍摄者用相机进行的巧妙构思,可以看到波浪的渐变让整个画面如同打上了马赛克效果,而不同波纹的变化又让其显得生动而不死板,真正一幅印象小镇的风景画。

  倒影摄影既可以是前景和倒影并存,也可以刻意将前景本身舍弃,留下全部的倒影作为完整的画面,因为有时候太过具象的影像反而会让作品失去朦胧美。《牧归》的画面正是不显前景仅留倒影的代表,在整个构图中,三位头戴斗笠的农人与牧牛站在农舍边,在雨后初晴的天空下显得自在而悠闲,仿佛想趁着雨停的空闲,再去农田里干活。仅留下水面中的倒影,让人看不清人、牛和房屋的清晰轮廓,反倒是蓝天白云更加令人心神向往,蓝白为主的色调更具美术感。

  将真实的旖旎风光,通过自己的想法进行再创作,无论是思考过程还是作品成果都是令拍摄者快乐的过程。在生活中,除了水面还有很多值得发现的反光物体,找到它们并好好构思一番,相信你也能创造出抽象画一般精彩的倒影作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焦点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将具象再层次化一点
定格“镜城” 寄情于河面
新民晚报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B12将具象再层次化一点 2014-01-25 2 2014年01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