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特约评报员林良敏>>>
不放爆竹有五大好处
近年来,每年春节期间,尤其是除夕夜和春节年初四夜间,大量集中燃放爆竹造成的负面影响,有目共睹。希望通过贵报,向广大民众呼吁:移风易俗,春节不放爆竹。这样,有五大好处:一,保护大气环境。爆竹造成的空气污染,已经在前几年通过环境保护部门检查出来,如果不放爆竹,一定能够减少人为的污染源。二,消除火灾隐患。燃放爆竹造成火烧险境,屡见不鲜,为此,消防队枕戈待旦,甚至疲于奔命,如果不放爆竹,那么,由爆竹乱蹿造成的火灾,便不至于发生。三,减少人员伤亡。因为爆竹质量问题引发的事故,包括生产、运输、存储、燃放等环节中发生意外导致人员伤亡的,常有耳闻,如果不放爆竹,此类人员伤亡事件便会归零。四,减轻环卫劳动。每年春节上述两个时间,造成爆竹垃圾铺天盖地,环境卫生部门要动用大量人手、车辆及时进行清扫,如果不放爆竹,这些环卫劳动便大为减轻。五,节约家庭开支。为了购买爆竹,很多人家要支付给商店几十元到几百元,如果不放爆竹,这部分开支便节约了。综合上述理由,希望大家移风易俗,用更科学、更环保的方式欢度春节!
新民晚报特约通讯员何东>>>
为了健康和安全,少放爆竹
我对少放爆竹、文明过年的体会颇深,作为新民晚报的金牌读者和特约通讯员,我每年的大年初一和初五,都在家附近的第九人民医院“蹲点采访”,至今已有10多个年头,其中有几次看到120救护车送来的伤者让我尤为痛心,有被炸伤手、脸的,有被炸得眼睛瞎掉的,还有人被烟花爆竹夺去了宝贵的生命;更不要说对空气污染的影响了。我在此响应号召,并呼吁:为了健康和安全,请尽量少放、不放烟花爆竹。同时也希望新民晚报能在春节期间组织征文活动,展示百万读者文明过节的新风尚。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中学读者陈民宪>>>
保护环境,减少空气和噪声污染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个人认为应当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数量。首先,从2013年的数值来看,上海曾在除夕夜至大年初一以及大年初五两个烟花爆竹燃放高峰时段出现过污染指数直线上升的情况。其次,烟花爆竹产生的噪声污染也不可小觑。每到春节烟花爆竹燃放高峰时段,家里养的宠物就会焦躁不安。此外,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噪声对我们的休息也造成影响。最后,是燃放烟花爆竹所产生的第三种“危害”。每年春节烟花爆竹燃放高峰时段,也是上海火警及人身伤害高发的时段。几乎每年能听到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不慎导致火灾或者因燃放劣质烟花爆竹所导致的人员受伤甚至死亡事故。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电子鞭炮及一些衍生产品逐渐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也逐渐被我们所接受。综上所述,我认为,减少烟花爆竹燃放是大势所趋,也希望更多的市民能接受一些环保的庆祝春节的方法。
新民晚报特约通讯员殷佳维>>>
不要图一时之快而害人害己
新年燃放爆竹会产生雾霾,令我们的呼吸更加艰难,让老人和孩子的咳嗽更加严重。我们不应该再做图一时之快而害人害己的事了。所以,我举双手赞成新民晚报提出的“少放烟花爆竹、健康文明过年”的倡议。让我们用一颗颗虔诚的心、一个个实际的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吧!
纪念路289弄读者胡维兴>>>
提倡电子鞭炮
看了晚报编辑部的倡议,我十分赞成,真是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一直以来,虽说过年放烟花爆竹是个传统习俗,要禁止好像与人心相悖,但实际上存在众多弊端。除了倡议书上所说的造成环境污染、浪费资源外,还造成噪声污染,每当人们津津有味地欣赏春节晚会时,爆竹声使人完全没法安心收看节目。此外,放爆竹还容易引发人身伤害事故以及火灾,并且留下垃圾。不过,要一下子完全禁放,好像也不容易做到。毕竟这么多年的传统要改掉不容易。但我觉得,要从源头上采取措施,比如生产厂家逐步减少,或者发展环保型的烟花爆竹。为了在春节期间营造一些热闹的气氛,可以生产电子鞭炮之类的一些替代品,政府部门可以出台举措鼓励厂家生产和市民购买。这样一来,既不污染空气,也可以给节日增添一点喜庆。
江西永丰县读者郭平德>>>
闹市禁放烟花爆竹
新民晚报关于“少放烟花爆竹、健康文明过年”的倡议,我完全赞同和支持,应该向全国推广,最好是能在闹市区做到禁放烟花爆竹,人口稠密的地方更要禁放,以保安全。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减轻雾霾,也应该从少放烟花爆竹开始。由燃放烟花爆竹所造成的伤害和污染已触目惊心,希望我们能吸取教训。
本报记者 左妍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