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视力从娃娃抓起
课题负责人本溪路幼儿园联合党支部书记孔周决介绍,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儿童进食蔬菜荤菜习惯、用眼卫生与采光环境、学习习惯、运动习惯、家长对儿童视力的认知与重视程度等都是影响幼儿视力的因素。课题组《5-6岁儿童近视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报告显示:
■ 食用浅色蔬菜为主的儿童视力低常的发病率高;
■ 家中采光条件良好的儿童视力低常的发生率低;
■ 握笔姿势不正确的儿童视力不良的发生率高,持续用眼超过1小时,安排幼儿放松双眼休息与未休息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 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次数少和不良用眼卫生习惯等是导致儿童视力低常的主要诱因;
■ 学龄期儿童视力不良不易被发现,68.6%视力不良儿童是在幼儿园统一检测后才被家长发现。
不过,团队对杨浦区50所幼儿园在2年半间进行了4次跟踪调查,对3-6岁4个年龄组共3万例视力变化进行研究时发现,在学校、医院、家庭进行视力保健干预的同时,受调查幼儿的视力异常率逐渐降低。这说明视力保健工作从幼儿阶段抓起,效果明显。
边唱童谣边做视力操
“影响幼儿视力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是尽早干预是有效的,因此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形成从小保护眼睛的意识很重要。”孔周决表示,“于是我们设计了一套适合幼儿的视力保健操,设计者有教育工作者也有专业的医生,并不是希望它能直接治疗眼疾,而是希望它能成为校园、家庭的一个抓手,让大家养成习惯,卫生用眼。”
区别于中小学生,幼儿园的小朋友可能连穴位在哪里都找不准,如何让他们能够愿意、乐意、准确地做操呢?课题组的老师们编写了12篇童谣和儿歌把知识贯穿在内,朗朗上口,简单易记,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用形式的歌谣,让孩子们在儿歌、游戏中学习常识和方法并认识到眼睛的重要。例如,在大班的《穴位操》中,眼睛周围的穴位被比作钢琴键盘,小朋友们用手指在眉毛敲击,伴随音乐“弹琴”做操。
全家动员养成好习惯
本溪路幼儿园的陆怡雯和奚敏两位老师都是课题组成员,她们发现近几年视力不良的孩子越来越多,小托班两三个孩子戴眼镜,到了大班戴眼镜的学生几乎达到一半。而且,通过与家长问卷发现,通常视力不好的孩子在家用眼多,电子产品往往一看就是一小时,动画片一放就是好几集。
对此,课题组特别设计了一套眼保健操亲子练习方法,鼓励家长与幼儿通过互动游戏共同增强爱眼护眼的意识。
“做操不代表不会得近视。影响视力的原因除了遗传和环境,教育同样重要。对于幼儿来说,家长要有保护视力的意识,要给孩子制定规则,同时可以通过我们的教材和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习惯。”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