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4年01月2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学区化办学”更需阳光
王 蔚
  王 蔚

  节前走亲访友,有孩子要升小学、升初中档口的父母,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把话题转向是就近入学还是择个“好学校”。尤其是上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对择校的限制,更是引来热议。

  其实,从教育部到各省市,有关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早已是老生常谈。文件接二连三地发,择校仍邪火难灭,特别是“学区房”更如火借风势。此次推出的《实施意见》罕见地提出了“试行学区化办学”概念,那么,它是不是可以成为抑制择校包括打压“学区房”的一帖猛药呢?

  出乎意料的是,该文件一出,坊间最直观的感受竟是“学区房”又要涨价了。因为,《实施意见》对“学区化办学”的解释,是今后要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即单校划片;对于城市老城区暂时难以实行单校划片的,可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即多校划片。

  自然,如果按照对口划片的原则进行小升初入学,如何划片便成了家长最关注的问题。进而,以行政手段定出了“学区化办学”后,“学区房”似乎就更有“名正言顺”看涨的理由了。疑问者的理由也看似凿凿——划片就近原则通俗来讲就是将一大池子水分割成若干区块,这样起的波澜就比较小且方便管理。但是,如何消除区域差距,真正达到教育均衡,根本性问题恐怕还是未被破解。因此,“学区房”看涨不看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说到底,“就近入学”与“学区房”本身就像是一对“捆绑夫妻”。家长为孩子求学专门出巨资购买“学区房”,然后落户,再以此“就近入学”,如此折腾与其他途径的择校可谓异曲同工。“学区房”价格攀升,折射的则是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其实,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早已明确规定政府所应承担的均衡义务教育发展的法定责任。现在,小学的差距渐趋缩小,初中的质量仍有不均,高中的差异更是非常显著,这既是客观现实,也会是一个漫长的改变过程。没必要也不可能把择校的责任全怪在家长们的“不够理性”上。有经济实力的家庭举家搬迁到“学区化办学”所辖范围之内,更是合情合理合法之举,总不至于出台一个禁令,不准有学龄孩子的家庭在城市内迁移,或迁移之后户籍须满若干年才可在当地入学吧?

  让“学区化办学”真正为百姓所拥护,虽路漫漫,但把入学招生放在阳光下,倒是很容易做到的。比如,无论划片也好“摇号”也罢,能否把每个学位、每个新生一一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这样,即便“学区房”一时还不会明显降温,但百姓也会坦然许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申城迎春特别报道
   第A03版:申城迎春特别报道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文娱新闻·新春影视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3版:长三角
   第A24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5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6版:民生上海
   第A27版:民生上海
   第A28版:民生上海
   第A29版:民生上海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夜光杯
   第A32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家长会/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4版: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8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学区化办学”更需阳光
“舌尖2”何必延播
我爱你
回家过年,不能人回心不回
“人头马”
“强迫我们直视”什么?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学区化办学”更需阳光 2014-01-29 2 2014年01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