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前些年播出后,引发大众对中华美食的极大兴趣,红遍大江南北。《舌尖上的中国2》紧接着拍摄完毕,总导演陈晓卿年前向记者介绍了主要内容,并肯定地说,“舌尖2”将于马年春节亮相央视。就在观众翘首期待时,忽然央视纪录片频道宣布,该片将延播。有人询问延播原因?对方语焉不详。有种议论与猜测,是不是因为要防止“舌尖上的腐败”,所以“舌尖上的美食”就不宜多宣扬。
首先笔者不信,因为由陈晓卿监制的7集纪录片《一城一味》已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为“吃货”们搜尽东南西北的特色美食。然而又琢磨,难道是“舌尖2”对吃的钻研更甚,所以被踏了“刹车”?如果是后者,其实也大可不必。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指动用公款,大吃大喝、腐败堕落,或个人铺张浪费的不良生活作风,被人民群众所痛恨,理所当然要坚决反对。而《舌尖上的中国》里,告诉人们怎么腌制火腿,如何酿造酱油,烹饪美味松茸和莲藕等,完全是在介绍中华美食的菜系、菜谱,烹调技艺与特色,展现普通百姓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通过品味日常生活中的煎炒烹煮,来细品中国人餐桌上的一粥一饭。影片弘扬中华美食传统文化,与“四风”完全是两码事。
而且,按过年的传统习俗,百姓家中吃些既有本帮特点,又有私家秘制的佳肴,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美食文化的香火延续,又表明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大大提升,衣食无忧、年年有“鱼”,这也是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延播“舌尖2”如若真是为配合“反四风”活动,或者想往这方面靠,实在没有必要。就像习总书记去庆丰包子铺吃了顿包子,朴素作风与亲民之举,原本就是我党优良传统,然而,一会传出店铺要把习总书记坐过的座位圈起来以示纪念,又有音乐人随即创作了一首名为《包子铺》的歌曲,以表颂扬。敬仰、响应之心可以理解,但将领导人或党的重大决策,去图解、去摆样子,却不可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