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由他担任名誉主任的东京审判研究中心联合交大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推出了80卷《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英文版)及3卷索引附录卷(中文版),届时将在巴黎图书沙龙上全球首发。
“我会发表演讲,再一次告诉世界,中国代表团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如何伸张正义。爸爸曾说,如果日本军国主义的幽灵硬要卷土重来,那么它必将被再次押上历史的审判台!”前天下午,在交大启源园区1号楼的东京审判研究中心里,向隆万言谈中不怒自威,架上一副眼镜,与照片里父亲、中国检察官向哲濬有九分像。80卷的图书清样放满了一整墙书架,2名助手还在调整他出访时所需要的文档。
向哲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中国代表团负责人,受命赴日时,幼子向隆万只有5岁。“太遗憾了!”向隆万向本报记者坦陈,自己很后悔,少不更事,父亲在世时未曾过问他的工作,成年后甚至与父亲难得一聚。父亲离世前,竟然没有留下有关东京审判的口述实录。从海外图书馆里发掘出的几张照片看,当年担负全体中国人期望的向哲濬(见图②),在国际法庭上是何等的英气逼人,不怒自威!
此番赴法,向隆万带上了正装,熟读了英文演讲稿,也带上了父亲当年的演讲记录和影像材料。“这不是我头一次去海外演讲,但是这一次的意义很重要。父亲在东京法庭上慷慨陈词的发言稿,我反复看了几十遍了。我和他都是在为历史作证,我为他感到自豪。”
向隆万介绍,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影印下了东京审判的所有庭审记录并正式出版,全部记录共48412页,以无可辩驳的证据,记录下日本侵略军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资料收集和整理花费了整整7年,这也是他多次自费赴美,从美国诸多图书馆中收集到了第一手材料。
今天凌晨,临出发前,向隆万还在核对发言稿。向隆万说,面对全世界的出版商和媒体,他会站在堆垒着的80卷庭审记录旁,引用父亲当年掷地有声的发言:“此外,我认为中国人民始终对日本人民怀有最友好的感情。但我们要向本法庭指出的是,他们的领导人欺骗了他们,愚弄了他们,而且摧垮了他们——毁灭了他们。为伸张正义,那些领导者应该为此承担责任。”
本报记者 乐梦融
向哲濬简介
向哲濬(1892-1987),原名哲文,字明思。1917年毕业后,向哲濬被派送到美国耶鲁大学文学院学习,后在耶鲁大学法学院进修两年,1925年获得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学士(LLB)学位,专攻英美法、国际法。
抗战胜利后,任上海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1948年12月,经蒋介石批准,和梅汝璈一起作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中国代表,分任检察官和法官。按照法庭组织结构,11个同盟国,每国只提名1位法官和1位检察官。从1946年2月至1948年12月,参加了东京审判全过程。
东京审判后回国,辞任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检察署检察长和国民政府司法院大法官。留守上海。后在东吴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上海财大等学校担任法律和英文教职。 (乐梦融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