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之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甲级战犯开始进行国际审判,这些人中包括东条英机、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等对中国乃至全亚洲、全世界犯下累累罪行的元凶。战胜同盟11国各派1名法官和1名检察官参加审理。那是历时924天的审判。”讲起父亲当年参与的这场审判,向隆万如数家珍,“自1946年5月开庭至1948年12月宣判终结,期间共开庭818次,庭审记录长达48412页,文字达1000万字,419人出庭作证,出示法庭证据4336件,判决书长达1446页,宣读判决书达7天之久,吸引了20万旁听者。规模超过了纽伦堡审判,堪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
向隆万告诉记者,曾经留学美国的父亲深知此次审判将遵循英美法系,对战犯先行无罪推定,检察官的举证责任极其重大,如果不能在紧迫时间内提供有力的人证物证,法官量刑和判决就处于“无源之水”的尴尬境地。于是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担任检察官,把重担压在了自己肩上,同时推荐清华学弟、著名法学家梅汝璈担任中国法官。而此时,距离开庭已不到半年的时间。
审判涉及的55项罪行中,有44项与中国相关,中国是此次战争中受害时间最长、牺牲人数最大的战胜国。“然而,中国代表团在2年多时间内共计只派出了17人,其中检察官团队人数为13人。当时前苏联代表团有70多人,美国代表团人数过百,日本28名甲级战犯的辩护律师多达112人!”“所幸审判的结果让中国代表团感到安慰,历时2年6个月,法庭共审判了28名战犯,2名病故、1名装疯之外,判决25名。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等在内的7名战犯被判绞刑,无期徒刑16名,有期徒刑2名。”
此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将近5万页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英文版,全80卷)带到创办于1981年的巴黎国际书展,在这个同样是东京审判的重要参与国,在这个20万人次参与的欧洲规模最大的公众文化活动上华彩亮相,正是希望真实的历史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振聋发聩的正义之呼。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