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写日常生活中容易写的错别字、找一找街边路牌哪里写错了、发现古文中的“一字之差”……日前,记者在节目录制现场看到,这场中学生之间的角逐,不在生僻字上做文章,提倡学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领略汉字之美、传统文化之魅。
评委手绘象形文字
评委席上,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主持人李蕾和出版人路金波依次而坐,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也就此开讲。黄老师手绘象形文字的功夫,让参赛学生看得过瘾。民办立达中学女孩马劼成功将“君子不弃”改成了“君子不器”,但是,却一时没法解释“不器”的含义。“看,中间是不是像一个小狗,周围是四个陶罐,”黄老师一边“画”出象形字,一边进行解读,“任何器具容量都有限度,君子不器,就是说人不要为自己所局限,胸怀宽广才能成君子。”黄老师又引申开去,“高中过早文理分科,也会对学生的发展不利。”
“锁定名人”环节从公开出版物里选出一个小段落,要求选手指出错误,王蒙、莫言、刘心武、贾平凹、于丹等名家纷纷“中招”。“我们希望告诉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敢于挑战权威。”节目编导告诉记者。
背词典不如行万里路
谁说汉字大赛的“通关秘籍”一定是苦背词典?一名选手没有发现“高山仰之”的“之”应为“止”,李蕾结合自身的旅行感悟告诉女孩,其实,在很多人文历史类的景点,“高山仰止”这四个字经常出现在碑文中,出去边走边想,定会有收获。
“红杏枝头春意舞”看上去挺美,以至于在选手面前“蒙混过关”。事实上,此处的“舞”应为“闹”,一字之差,意境大不相同。“这一个‘闹’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特意点评过,不妨回去多看书。”路金波建议。
“走街串巷”环节中,标牌、海报、菜谱轮番出现在大屏幕上,也将比赛现场变成了一场“大家来找茬”的游戏,让人感叹,倘若忽略了汉字使用规范,时时处处都会闹笑话。
“超级粉丝”每场必到
虽然戏称自己是“替补的替补”,没有通过校队选拔,但是,曹杨中学初二女孩应茵和好几名同学一起,成了节目的“超级粉丝”,连着几个周末带着厚厚的《现代汉语词典》来看节目录制。
“我们有时候看书并不会特别在意一个词的意思,所以错别字,哎,真的很多!”应茵说,一次全班默写“孺子牛”,只有6个同学写对了,很多人都写成了“儒”。一名同学取名“浩然”,入学不久就获赠昵称“水多多”,这次筹备比赛,同学们从古文中发现,这个昵称原来是个错误,“浩然”和水没有关系,而是“正直”的意思。应茵告诉记者,在即将举行的校园艺术节上,大家也筹划着办一场校园版“我爱汉字美”大赛。他们还特意建立了一个“我爱汉字美”的贴吧,让热爱这个活动的同学们有一个讨论的园地。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