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引起了举国上下的关注
“同仇敌忾,打败瑞典,誓夺斯韦思林杯!”乒乓球训练馆里,悬挂着这条标语。这条标语不是用墨写的,是中国男队用意志写下的誓言。这十五个大字在蔡振华心里回荡了六年多了,也在中国乒乓球队每名战士心中回荡了六年多。它是镌刻在中国乒乓男儿心中的战旗、目标……
第43届世乒赛,定于1995年5月1日在天津举行。这是我国继1961年承办第26届世乒赛后第二次承办世乒赛,引起了举国上下的关注。从教练员到运动员,从领队到工作人员,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团体赛是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的重头戏,它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和单项比赛不同,团体赛上三个人。上谁,次序如何排,非同小可,如同两军对垒的排兵布阵。每位运动员打法不同,因而也都有其特长和软肋,如果排兵布阵思考不周,有可能就是以短搏长处处受制;排好了,就是用飞毛腿导弹打对方的冲锋枪。此外,团体赛五局三胜。开局很重要,派谁冲头,派谁殿后,都要反复思量,稍有闪失,就可能满盘皆输。
除了考虑运动员的技术、打法,还要考虑其性格特征和心理素质。有人是比赛型的,人来疯,观众越多越来劲儿,往往会超常发挥。有人平时训练技术出色,但一比赛就紧张。还有人甚至连日失眠,这种队员要考虑到其比赛起来实力会打折扣。
在外行看来,乒乓球就是你来我往,全是即兴“创作”。其实不然,小至每球,大至每局,以至每盘比赛,都要精心准备、算计,就像一个战役中包括多场大小战斗,大至军师团,小至连排班,每场战斗都要有周密的作战计划。所以教练员指挥比赛如同将帅指挥战斗,什么时候攻什么时候守,什么时候根据战况转攻为守或转守为攻,对谁攻对谁守,教练员的心里都要有数,决不是随意说说的。作为国家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蔡振华在这届大赛中要指挥团体及单项多场战斗,其中至关重要的当然是男团比赛。这次男团报名参赛的有王涛、马文革、刘国梁、孔令辉、丁松五名运动员。他们特点不同,打法各异,这让蔡振华调兵遣将时有了回旋余地。
5月1日,第43届世乒赛拉开战幕。团体赛第一阶段小组赛,蔡振华就布下迷魂阵,让五名参赛队员轮流上场,使对手看不出准备要用谁打决赛,谁是主力。蔡振华对外宣称:“现在我队的五张牌都可以打。”
第二阶段淘汰赛,从1/4决赛开始,就吸引了各方眼球。中国队对日本,刘国梁2∶0胜岩崎清信,马文革2∶0胜松下浩二,王涛2∶1胜涩谷浩。与此同时,瑞典3∶2胜德国,法国3∶1胜南斯拉夫,韩国3∶2胜比利时。接着在半决赛中,中国3∶2胜韩国。几场比赛分别是王涛2∶0胜刘南奎,马文革1∶2负金泽洙,孔令辉2∶0胜李哲承,马文革1∶2负刘南奎,王涛2∶0胜金泽洙。与此同时,瑞典3∶1胜法国。决赛将在中瑞两国之间举行。这是自第40届世乒赛以来,中瑞男团第三次巅峰对决,也是世乒赛上中瑞两队第九次打团体决赛。
从一进入天津下榻的运动员宾馆起,蔡振华就高度兴奋。给吴敬平印象特别深的是主教练带队员进入比赛场地第一个动作,他双手叉腰,眼神里充满对胜利的渴望,满怀信心和激情地环视了一下体育馆四周。犹如大战前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来到前沿阵地。他的那种气势一下子感染了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的吴敬平……
决赛的排兵布阵面临两个难点,一是半决赛中马文革打韩国输了两分,决赛时用还是不用?一般惯例是不宜再用,因为半决赛输球的阴影会形成心理负担;二是排兵布阵时是二老带一新,还是二新加一老。
体委副主任徐寅生和训练局局长李富荣于决赛前一天——5月7日的中午先后亲临队里,和教练组一起看瑞典选手的技术录像,分析比赛形势,推敲排兵布阵方案。
大家一致认为,对方的优势在于实力和经验,我方优势在斗志和人和。瑞典队可能会让瓦尔德内尔打第一主力,佩尔森打第二主力。对方还会考虑由于马文革在半决赛中输两分而被排除在决赛名单之外,这样中国队就会派出王涛带两名新手上阵,所以瑞典极有可能把卡尔松排在第三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