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桃浦镇莲花公寓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梁慧丽有着各种各样的外号:“女汉子”“大姐”“撒切尔夫人”,她还有个特殊的称呼——~~~
     
2014年04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桃浦镇莲花公寓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梁慧丽有着各种各样的外号:“女汉子”“大姐”“撒切尔夫人”,她还有个特殊的称呼——
“意见书记”梁慧丽
邵宁
  本报记者 邵宁

  “小梁”就为大家办实事

  刚到这个“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小区时,她成了大家的出气筒,挨过骂也挨过打。随着一年办一件实事的节奏,当初骂过她的居民服气了 

  “其实,大家叫我最多的,还是‘小梁’。”面前的梁慧丽微微一笑。

  “小梁”不小了,她1956年出生。不过,当年从纺织企业中层干部的岗位转岗到社区时,她还不到40岁,是居委会不折不扣的“小字辈”。这个称呼从普陀区中山北路街道的万民居委会,一直叫到桃浦镇的莲花公寓居委会。

  10多年的莲花公寓,是个一片混乱的超级烂摊子!小区位于真北路汶水路,与宝山、闸北相邻,是一个大型动迁安置基地,占地15.6万平方米,有多层住宅252幢。可是,各种配套工程还未完成,开发商就不管了。来自普陀、闸北、长宁等5个区的2000多户动迁居民入住后,发现这竟是一个“五无临时”小区:无自来水,生活用水竟然还靠深井水,喝的水由两辆消防车送来,居民天天排队抢水;无管道煤气,用液化气,最近的液化气站在5公里以外;周边无公交线路;无有线电视;无商业网点;生活用电拉的是“临时线”。居民们根本体会不到乔迁新居的欢喜,还窝了一肚子火。

  这里不少居民是从普陀区的“二湾一宅”动迁来的,梁慧丽家也在潭子湾,因为她是党员、居委干部,所以连协议都没签,就带头搬家了。在安排新的工作岗位时,普陀区决定把她派到条件最差的莲花公寓居民区当书记兼主任。为了便于工作,她还把房子买到了这里。那是1999年。放眼望去,周围都是农田,莲花公寓仿佛一个孤岛,小区里野草长得比她人还高。居民们把气都撒到居委会头上。“要啥没啥,这日子该怎么过啊?”“阿拉搬到这里,受骗上当了!”梁慧丽每天都挨骂,成了大家的出气筒,甚至还被居民打过。

  面对居民的抱怨和怒气,梁慧丽无法平静。能责怪居民吗?不能。她想,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艰难了。要改变居民的态度,只有尽快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作为一个党的基层干部,她有责任把真实情况反映上去。她不断向上反映群众呼声、讲问题、提意见。镇政府、区里的委办局,还有镇、区和市三级人大,她都去反映过情况,因此得到了“意见书记”的外号。桃浦镇党委副书记王建平说,每次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会,梁慧丽总是抢着第一个发言,她的意见最多,但镇里的领导都没有嫌烦,而且很重视她的意见,因为梁慧丽讲的都是居民的事,从来没有为自己提过任何要求。

  在镇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协调下,莲花公寓的公建配套问题一桩桩解决了。首先是用水,自来水公司将管道接进了小区;其次是用电,临时线变成了固定的;之后又通了管道煤气。“一年一件实事”的节奏,使莲花公寓渐渐变了样。

  第一次去莲花公寓采访,记者查了下地图,靠近地铁11号线李子园站。可记者从地铁站出来,沿着真北路,足足走了半个小时才走到莲花公寓。今天尚且如此,想当年,没有地铁、没有中环,私家车也不普及,周边是一片农田,连一家商店、超市都没有。居民们从繁华的市中心搬过来,内心的落差可想而知,是不是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之感?

  一走进莲花公寓,却豁然开朗。这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道路开阔,一尘不染;保安礼貌尽责,连路边的私家车都笔直地停成了一条线。可谓“动迁安置房的硬件,高档商品房的管理”。小区居民都知道,莲花公寓能有今天,梁慧丽功不可没。

  莲花公寓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通有线电视,因为周边是农田,没有其他住宅,有线电视光缆拉过来要100万元。这100万元不是个小数目,哪一方都不愿意承担。居民们啥时候才能看得上电视?梁慧丽想起,几年前,时任市长的徐匡迪曾来两湾一宅动迁基地视察,去的正是她的居委会,“居民们是不是盼望动迁?”领导关切的询问犹在耳畔。梁慧丽和党员们商量后,决定给徐匡迪和时任普陀区区长的胡延照写信,告诉他们:动迁居民住进了新房子,很高兴,但还有些配套问题没有解决,大家很心焦,随信还附了两张小区照片。市、区领导对此很重视,要求把开通莲花公寓有线电视作为一项实事工程予以解决。2002年10月1日,有线电视通了。当晚,居民们欢天喜地地放起了烟花爆竹!当初曾骂过她的居民服气了:“小梁,你来这里当书记,是来为我们办实事的!”

  讲讲身边好干部

  中国梦·申城美

  见到梁慧丽之前,就听说了她的不少外号和轶事。“意见书记”,因为桃浦镇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里数她最爱提各种意见要求;“女汉子”,她一个弱女子,在深更半夜居民和污染企业冲突一触即发的时候,居然挡在最前面;“大姐”,一位特困居民这样称呼她,因为她救了他的命,还垫付了3.5万元医药费;“撒切尔夫人”,居民们给她起的外号,因为她能办事、有魄力、有铁腕,是小区里叱咤风云的“领导人”。

  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女汉子”气势镇棍棒

  居委干部的工作,有时可用“惊心动魄”来形容。晚上居民和排污企业工人手持家伙对峙,她挡在了最前面

  居委干部被称为“小巷总理”,“上管海陆空,下管垃圾桶”。18年前,梁慧丽刚到万民居委会的时候,天天要洗垃圾桶,因为那时没有物业,居委干部主要任务是搞卫生。而到了莲花公寓,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居委干部面临的问题的多样化和复杂程度,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甚至处在矛盾的漩涡中心,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梁慧丽这些年来碰到的最困难的一件事,就是家具厂的污染气体排放影响小区,引发小区居民和工厂的矛盾。小区一墙之隔有家家具厂,原来只有一两个车间,后来规模不断扩大,油漆车间的12个排风扇打开后,难闻的油漆气味直往莲花公寓钻。厂里还有一个大烟囱,经常往外排放烟雾。居民们被怪味熏得难受,甚至怀疑这种气味有毒,多方反映,要求家具厂搬走。但家具厂属于宝山大场镇,而且在莲花公寓建成之前就有了,要搬迁谈何容易。

  2006年底的一天,呛人的味道又飘过来了。傍晚六七点钟,情绪激动的居民聚集起来,将围墙砸了一个洞,更多的居民跑到家具厂,找厂方理论。厂里工人看到居民人多势众,也不甘示弱,抄起了木棍,准备干上一场。深更半夜,双方对峙着,冲突一触即发。正在这时,一个身影冲到最前面:“你们谁敢动我们居民!”是梁慧丽!她的“气场”镇住了对方。对方得知她是居委干部,便放下了家伙。最后,在民警的调停下,梁慧丽带着几位居民代表到厂里去“谈判”。

  后来,市环保部门检测结果表明,家具厂排放的有毒气体超标10倍!梁慧丽和同事们坚持不懈地通过种种渠道与厂方交涉,镇里、区里也多次出面协调、协商,家具厂终于在2007年搬迁了。

  无论是向上提意见,还是一次次地跑有关部门,抑或在冲突即将发生时挺身而出,都需要勇气。而这种勇气,在女性身上尤为罕见。这勇气是哪里来的?“是居民给我的!”梁慧丽说。

  “上海好女人”赢人心

  她用真情凝聚群众,用爱心换来理解,用汗水铸就和谐,把社会治理这台大戏唱得热热闹闹

  梁慧丽是“小巷总理”的优秀代表,她身上更集中了上海好女人的优秀品质。她勤快、能干、爱干净,在家也是个好妻子、好媳妇、好妈妈。家里的家务活都是她包了。居委工作有上班时间,无下班时间,甚至家里有时也有居民寻来,成了“第二居委会”,但梁慧丽并非不顾家的“工作狂”。她每天6点不到就起床了,擦擦洗洗,把家里的事全部干完,才去上班。一家人的晚饭也是她回来做的。

  同事林海明说,在居委会,尽管梁慧丽是“一把手”,但她样样事情都干,办公室玻璃窗她也抢着擦,每年大年三十值班总是她。

  每年春节前,居委干部都要请孤老来居委会吃年夜饭,一般安排在小年夜。买菜的买菜、洗菜的洗菜,掌勺的大厨必定是梁慧丽!孤老有19位,年夜饭坐两桌,都是老年人爱吃的菜,6只冷盆、8只热炒:熏鱼、白斩鸡、糖藕、焖蹄髈等,梁慧丽最拿手的是红烧肉和烤麸。点心是春卷和酒酿圆子,春卷的馅儿也是她炒的,黄芽菜肉丝香菇。在烧菜的空隙,她还会端着杯子来给老人敬酒。这是老人们最开心的时刻,他们盼上一年,就盼着吃一顿小梁烧的菜。其实那天梁慧丽还不止烧这两桌年夜饭,居委会还要“翻台子”,老人吃完了,居委干部、保安还要聚聚,又是两桌。这天晚上,梁慧丽很累,但累得开心。

  梁慧丽虽然最早在潭子湾当居委会书记,但她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两湾一宅”人。她的爷爷、父亲都是民族资本家,为国家作过贡献。学生时代的梁慧丽因为长得漂亮,又爱好文艺,唱歌跳舞打腰鼓样样来得,曾被少年宫选去迎接外宾,如西哈努克亲王等。

  梁慧丽少年时有一个“艺术梦”,曾希望将来长大后成为文艺工作者。那时候,她没有想过自己的后半辈子将在一个婆婆妈妈的岗位上度过。事实证明,社区恰恰是更适合梁慧丽的大舞台。面对重重矛盾和各种挑战,这位上海女性充分施展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人格魅力,她用勇气赢得人心,用真情凝聚群众,用爱心换来理解,用智慧巧解难题,用汗水铸就和谐,带领居委会一班人,以及社区民警、物业经理,把社会治理这台大戏唱得热热闹闹、精彩纷呈。

  最近,市委书记韩正来到了莲花公寓,对居民区党总支的工作给予了肯定。紧接着,梁慧丽成为了媒体争相采访的“社区明星”。面对突如其来的聚光灯,梁慧丽淡淡地说:“我什么也不求,我只愿居民们说‘小梁,侬蛮好’,我就满足了!”

  “小巷总理”智慧办实事

  ■ 挤出来的卫生站

  2003年,居委会办公用房落成,梁慧丽又有个新点子:小区老人多、患慢性病的多,最近的医院也在四五公里外,不如将底楼辟为一个卫生站,方便老人配药、吊针。2003年底,卫生站启用。然而,由于卫生站不能刷医保卡,大家感觉不方便。梁慧丽又多方奔走,得知卫生站的面积必须达到150平方米,才可以用医保卡。于是,居委会又压缩了办公用房,扩大了卫生站的面积,镇社区卫生中心还添置了医疗设施。2005年,新卫生站通过验收,可以刷医保卡!现在,卫生站每天要接待几十人次的居民前来就诊。  

  ■ 磨出来的平改坡

  2009年,为了迎世博,区里准备对莲花公寓沿马路的一排房子进行平改坡改造。没有列入平改坡的居民不乐意了,强烈要求自家楼房也实施平改坡。于是,梁慧丽跑镇政府,跑房管局,跟他们讲莲花公寓房子先天不足,特别需要平改坡。她跑了所有能跑的地方,磨破了嘴皮,终于说服有关部门,拨出资金,将小区所有252栋房子都实施平改坡。

  ■ 求出来的食堂超市

  小区里有一栋白领公寓,底楼的老年食堂和便民超市非常方便,老人只要花10元,就可以吃到两荤两素的午餐;超市只要买东西超过30元,就可以送货上门。这也是梁慧丽花了大力气才办成的一件实事。

  原来,小区里面有一幢商业配套用房,梁慧丽和业主商量,希望他在白领公寓底楼开一家饭店、一家超市。2011年7月,超市和饭店开出来了。然而,由于老年食堂没有盈利,饭店的第一个经营者没多久就经营不下去了。梁慧丽又恳请业主降低租金。现在,这个老年食堂每天为小区40多位老人供餐,还为其中一部分行走不便的送餐上门。

  一位独居老人的子女算了一笔账:现在请个钟点工每小时至少15元,一小时买汏烧,弄一顿饭还不够。现在10元钱就能吃到饭店烧的午餐,你们居委会真是办了一件大好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上海新城区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阅读/连载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前沿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30版:育儿/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2版:新民图视绘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4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6版:家长会/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早教沙龙
   第B08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广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幸福之门/专版
“意见书记”梁慧丽
新民晚报要闻A04“意见书记”梁慧丽 2014-04-02 2 2014年04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