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本版列表新闻
继控股恒生电子之后 马云携史玉柱大手笔入股华数传媒~~~
     
2014年04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继控股恒生电子之后 马云携史玉柱大手笔入股华数传媒
民营企业家屡屡从实业转型投资
连建明
图CFP
  本报记者  连建明

  马云、史玉柱,两位年龄差不多的60后企业家,都早早宣布退休,但又不甘寂寞,近来大手笔动作引人注目。在短短的一周内,马云以百亿元入主两家公司,先以33亿元收购恒生电子,又以65亿元入股华数传媒,而入股华数传媒又搭上另一大佬———史玉柱。 

  这一系列动作显示,这些实业家正在变成投资家,而这,也是中国不少民营企业家目前走的道路。

  一周豪掷百亿入主两公司

  本周二晚间,停牌两个月的华数传媒(000156)发布公告称,马云和史玉柱将斥资65亿元参与公司定向增发,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这是马云在4月2日宣布以33亿元收购恒生电子(600570)后,一周内收购的第二家A股上市公司。而这两笔收购花费近百亿元。 

  4月2日晚间,恒生电子发布公告称,浙江融信拟以现金方式受让恒生集团100%的股份,合计交易总额约为32.99亿元人民币,交易完成后,浙江融信将通过恒生集团持有恒生电子20.62%的股份。 

  浙江融信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为17亿元,注册地是杭州,浙江融信目前从事的主要业务是提供行政支持及风险管理相关的后台支持服务,未来将以投资管理业务为主。浙江融信的股东只有2人,其中,马云持有99.1365%股权,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谢世煌持有0.8635%股权,该公司完全为马云控股。由此,马云成为恒生电子的实际控制人。 

  一周后,马云进行了更大手笔的收购。本周二晚间,华数传媒发布定增预案称,公司拟以每股22.80元的价格,向云溪投资非公开发行28667.10万股,募资总额65.36亿元,拟全部用于媒资内容中心建设项目、华数TV互联网电视终端全国拓展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同日,公司控股股东华数集团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云溪投资是家有限合伙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2日,注册地也是杭州,实际控制人为史玉柱和马云。经营范围主要是实业投资、投资咨询等,史玉柱为云溪投资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云溪投资的出资人情况是:杭州云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1万元,史玉柱出资6500万元,谢世煌出资64.72亿元,占99.0055%,而云煌投资则是马云占99%、谢世煌占1%,本次定增完成后,云溪投资将持有华数传媒20%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这两笔投资尽管出面的都是马云,但背后都有阿里巴巴的影子。 

  收购恒生电子的浙江融信,表面看与阿里集团没有股权关系,是马云的另一家公司,但阿里金融网站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为浙B2-2012114,公司名字一栏写着“浙江融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除马云和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谢世煌外,另外一位重量级人物、阿里小贷原负责人胡晓明也在浙江融信任经理。 

  而65亿元参与华数传媒定向增发的云溪投资,出资额最高的是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谢世煌,资金来自浙江天猫向其提供的借款。4月8日,浙江天猫与谢世煌签署了《贷款协议》,向谢世煌提供不超过人民币65.37亿元的借款,用以支付华数传媒本次非公开发行价款。该笔贷款期限为10年,贷款复合年利率为8%。因此,收购华数传媒的资金实际上是阿里巴巴出的。

  近期阿里巴巴屡扩张投资

  那么,如此大手笔的收购目的是什么?从公告看,似乎只是一种投资行为。 

  恒生电子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独立性保持不变,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保持不变,浙江融信没有于未来12个月内改变公司主营业务的计划,也没有对公司主营业务进行重大调整的计划,公司将一如既往为广大的金融机构与投资者提供优质的金融IT产品与服务。浙江融信及其实际控制人马云先生进行本次交易并非以借壳上市或注入资产为目的,在未来12个月内,没有将其名下资产和业务注入公司的计划,亦没有对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重大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计划,公司亦无其他拟购买、置换或资产注入的重组计划。 

  市场普遍认为收购恒生电子是为了做大阿里的金融版图,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马云收购恒生电子,源自恒生电子提供中国绝大多数基金公司后台交易、结算、投资等核心系统,接近市场一半份额的证券公司系统,以及逐步渗透的其他金融系统,客户黏度强、可替代成本高,是一次抢入口式的收购。 

  但是,恒生电子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只是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IT软件,软件交付后由客户自行运营与管理,公司与公司的技术、维护、工程人员不可能获取、更加不可能泄露金融客户的数据,金融数据的储存与产权完全归客户控制与所有。 

  按此说法,阿里巴巴通过恒生电子获取金融客户数据从而扩大金融业版图似乎很难实现,而马云入主公司,既不改变公司主营业务,又不注入资产,只能理解这仅仅是一次投资行为。 

  至于投资华数传媒,由于只是第二大股东,更难改变公司的运营。在公告中云溪投资表示:基于文化传媒行业消费需求的崛起,云溪投资希望能够通过投资华数传媒抓住该行业内的投资机会。云溪投资的实际控制人史玉柱先生和马云先生在网络游戏娱乐领域和电子商务生态圈具有丰富的经验,云溪投资希望通过认购本次华数传媒非公开发行股份,参与华数传媒的价值成长,推动华数传媒构筑以视频为核心的新媒体业务生态圈。 

  因此,这两个大手笔的投资可以理解为马云或者说阿里巴巴正在进行扩张式的投资,尤其看中与金融大数据有关的企业和文化企业,收购恒生电子是进入金融IT行业,入主华数传媒,则是布局文化传媒产业。 

  事实上,阿里巴巴最近这种扩张动作很多,而且不限于线上企业,也包括一些传统企业,正在试图从网上走到网下。如3月31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53.7亿港元战略投资银泰商业集团(01833.HK)。双方将在O2O等领域展开合作,推动实体商业与互联网经济的双向融合。 

  有意思的是,最近这些收购动作,大部分都与浙江有关,马云一周内收购的恒生电子与华数传媒都是浙江企业,而阿里巴巴收购的银泰商业集团也是浙江企业,看来,马云比较看重浙江本地的企业。而与马云合作的另一个大佬———史玉柱,尽管是安徽人,但史玉柱读书可是在浙江大学。

  许多浙企从实业转型投资

  从这两个大动作看,马云最近热衷于投资。尤其是投资华数传媒的云溪投资,从成立时间看就是在华数传媒停牌之后,与华数集团商量投资事宜时候成立的,显然,云溪投资就是专门为投资华数传媒而成立的一家投资公司。 

  尽管这两笔大投资目前仅仅是发布了公告,到正式完成还有很长的路,但是,这两笔投资就目前账面来看,就有很好的收益。由于马云的号召力,所收购的这两家公司股票复牌都连续涨停,恒生电子截至昨天已经连续3个涨停,股价为28.58元,马云持有的20.62%股权共有12739.89万股,价值36亿元,而投资额为32.99亿元,账面上已经获利3亿多元。 

  同样,马云入主华数传媒定向增发的价格为每股22.80元,昨天华数传媒股价已经是30.9元,云溪投资认购的28667.1万股价值88.58亿元,账面获利23亿元。 

  实际上,无论马云还是史玉柱,在公司主业之外的投资都不是第一次了,而且,这些投资都赚得盆满钵满。 

  马云最典型的一笔完美投资是华谊兄弟。2006年6月15日,马云仅以67.5万元的超低价格,从周石星等人手中买到浙江华谊(华谊兄弟前身)13.5%的股权。经历多次股权变更后,马云累计投资935.24万元,在华谊兄弟上市前持股1382.4万股,为华谊兄弟第三大股东。 

  从2010年至2013年,马云三次减持华谊兄弟股票,分别套现9012万元、1.77亿元和2.6亿元,累计已经套现5.27亿元。目前马云还持有华谊兄弟4991.22万股,占比为4.13%,为公司第四大股东。以目前24元股价计算,这些股票价值大约12亿元。就是说,马云不足千万元的投资,带来总共超过17亿元的市值,投资8年获利率竟然高达180倍。 

  而史玉柱也是投资高手,2003年他从万通集团掌门人冯仑手中受让了1.43亿民生银行原始股,经过不断增持,目前他持有9.58亿股民生银行股票,总耗资大约110亿元,以目前120亿元市值计算,账面浮盈约10亿元。 

  马云与史玉柱的年龄差不多,目前不过50多岁,但他们都表示“正淡出企业管理工作”,号称要退休,史玉柱连民生银行董事的职务都辞掉了。但是,他们都没有退出江湖,也许,投资是他们以后的主要工作。 

  事实上,中国很多民营企业家,都是从实体企业开始,最终转向投资的,典型人物如段永平,从经营“小霸王”到步步高都很成功,但2001年他离开了公司移居美国,转而投资生涯,他最令人称道的一项投资是:以不足1美元买进网易股票,最后涨到70美元。段永平坦言,近五年他在美国炒股赚到的钱,比此前他在国内做十多年企业赚的钱要多得多。 

  从房地产、医药起步的复星集团,近来也转向投资,走的是巴菲特道路,收购保险公司,通过保险公司资金不断收购其他公司。有趣的是,浙江籍的民营企业家从做实业到做投资的非常多,如复星集团的几位创始人都是浙江人;鲁冠球的万向集团这几年也通过大力收购扩大了产业版图,鲁冠球的儿子鲁伟鼎更是热衷资本投资,他也是华谊兄弟的股东;宁波企业雅戈尔也是从服装起家,现在发展成投资控股型企业…… 

  投资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纵观世界上大型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上多有投资收购行为。这方面,巴菲特无疑是最大投资家,50年前他收购了一家已经成为夕阳产业的纺织厂———伯克希尔,成为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兼CEO,他并没有让纺织厂重现辉煌,而是通过不断收购,让公司成为一家世界一流的投资控股型公司,旗下有近百家公司,涉及各个行业。 

  从这点来看,中国第一代创业企业家在积累了财富之后,从实业家转向投资家,并不是坏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1版:申城社区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04版:自贸之窗/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创业钱途/城里城外
   第B06版:房产在线/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公司探营
   第B08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金融天地
   第B12版:彩票世界/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个人理财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网上网下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人物
   第C03版:现场
   第C04版:名表
   第C05版:名表
   第C06版:摩登
   第C07版:秀场
   第C08版:名表
民营企业家屡屡从实业转型投资
新民晚报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B03民营企业家屡屡从实业转型投资 2014-04-11 2 2014年04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