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相识
赵志刚与陈湜第一次搭档要追溯到10多年前,2002年,赵志刚把当时流行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搬上了越剧舞台,而在剧中扮演“轻舞飞扬”的就是刚刚出道不久的陈湜,虽然关于这个戏的报道绝大部分的篇幅都给了赵志刚,但已经有几家媒体开始赞美两人的表演“珠联璧合”。说到这第一次合作,陈湜还记得一个细节——剧中“轻舞飞扬”要用一张票根作为道具,而担心有些大大咧咧的陈湜忘带票根,赵志刚总是在自己的口袋里也备上一张票根。“他在台上是一个很细心的人。”陈湜说。第一次合作之后陈湜与赵志刚就较少“交集”,一个是出道未久的越剧新人,一个是大红大紫的“越剧王子”,两人虽然也曾在几部戏中同台,但演对手戏的机会却是屈指可数。
固定搭档
赵志刚和陈湜真正成为固定的舞台搭档则还是从三年前两人双双离开上海越剧院在西子湖边以“搭档”身份成立“赵氏工坊”才开始的。开张的第一个大戏《蝶海情僧》是两人共同看中的,虽然陈湜凭借此剧获得了“白玉兰奖”,但戏份依然还是“越剧王子”更重些。工坊的另一部大戏《倩女幽魂》则是特意为陈湜打造的,赵志刚在剧中甘当“绿叶”。这次来沪演出的《何文秀》虽然是一出传统剧目,但这次的“新版”采纳了陈湜的意见增加了女主角王兰英的戏份,因为陈湜希望《何文秀》不仅仅是一部何文秀的传奇,更是何文秀与王兰英共同唱响的传奇。随着陈湜在舞台上日渐成熟,“赵氏工坊”这一对“搭档”的合作也更为默契。陈湜说:“因为生活在一起,所以舞台上只要一个眼神彼此就能理解对方的意思了。”
大方承认
去年来沪在东方艺术中心举办越剧演唱会时,赵志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大方承认是“夫妻档”。说到这两年在生活上的变化,赵志刚说:“我以前是事业型的,一切为了事业让步。现在会重新去审视,分出一部分给自己,这既是年龄关系,也是受陈湜的影响,她是一个很会生活的人。以前我夜宵吃得很厉害,哪怕吃点泡饭也是舒服的。我现在基本不吃夜宵了,大概花了一年时间才改掉这个习惯,一开始我还会偷偷去吃,主要是陈湜管住我。”而陈湜则笑称:“艺术上他以前是我老师,生活中我现在是他的老师。”第一次合作时赵志刚的细心让陈湜印象深刻,而如今在生活中赵志刚的这种细心却被陈湜“嘲笑”:“他的电脑里一样东西要备份好几遍,弄得C盘‘红彤彤’,每次都是我帮他清理的。”
本报记者 王剑虹
内心的纠结
□ 王剑虹
采访赵志刚时总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纠结,作为越剧男女合演代表性的人物,赵志刚的成功自然足以让他感到自豪,但作为一个越剧男演员成功的“特例”,赵志刚自己并不太喜欢这样一个说法,他说:“这好像是对我的一种表扬,但我觉得也是对我的一种否定,更主要的是对男女合演的否认。”
在采访中,赵志刚说到自己早年的成功时,好几次提到“无非是人家把你当女小生的替代品”、“你唱得和女小生像,所以你成功了”之类的说法,因为唱得和女小生相像而走红的赵志刚,竭力想挣脱的也正是这种相像。于是才有了一系列的“折腾”,从网络小说改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到巴金的《家》,再到“非越剧”的《赵氏孤儿》,那些年赵志刚是上海越剧院当之无愧的最爱折腾的一位演员,虽然无法量化这些折腾给赵志刚带来的人气,但至少可以感受到赵志刚在努力挣脱“女小生替代品”的阴影,把更多仅属于男演员的气质带到越剧男女合演领域里。
但离开上海成立赵氏工坊这几年,赵志刚“出品”的三个剧几乎又都回归了“柔情”,他也直言:“现在步子会迈得小一点,现在我要生存。以前考虑题材更多考虑男女合演怎么样创新发展这个角度更多一些。现在要从工坊的角度考虑,什么题材市场占有率会好一点,哪个戏观众可能会更喜欢一些。”一般而言离开体制内的院团往往是希望获得更大的创作自由度,而如今却不得不回归“保守”,更多考虑生存问题,这于一向爱折腾的赵志刚来说恐怕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而另一方面,赵氏工坊成立三年多所合作的3个院团都是女子越剧团体,“男女合演”已经变成了赵志刚和女子越剧合作,虽然赵志刚还是表示:“我对男女合演这条路是深信不疑的。”但也对自己以前合作的团体表示深深地留恋,“我认为我没有后悔过,但这个团队我还是很留恋的,因为合作几十年,有很多默契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