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施特劳斯(1864-1949)写的音乐优美、隽永,其交响诗与歌剧对现代音乐的影响很大。施特劳斯生前和“德累斯顿管弦乐团”(以下简称“德累斯顿”)的合作长达60多年,其间经历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甚至于当德累斯顿歌剧院被战争夷为废墟时,他和“德累斯顿”的合作也没有中断,尽管如此的患难与共,施特劳斯却从未居住在德累斯顿,也从未担任过该团的音乐总监。
然而,施特劳斯所创作的歌剧约有一半以上是在“德累斯顿歌剧院”首演的——其中有以中世纪民间故事为题材的《火荒》,希腊神话剧《达芙妮》等,施特劳斯和“德累斯顿”的合作是如此的紧密、持久,以致称德累斯顿歌剧院为施特劳斯的“拜罗伊特”也不为过。
今年是理查德·施特劳斯诞辰150周年,“德累斯顿”将在本演出季上演大批施特劳斯的作品(其中有几部是平时难得一见的),以纪念这位杰出的音乐家,如《厄勒克特拉》《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岛上》《莎乐美》《阿拉贝拉》等,今年2月,“德累斯顿”演出了施特劳斯第一部歌剧《贡特拉姆》的交响配乐,6月,将上演第二部歌剧《火荒》的交响乐。在施特劳斯的生日6月11日,蒂勒曼将指挥一场音乐盛会,演出施特劳斯为“德累斯顿歌剧院”所作的所有9部歌剧的片段。
施特劳斯本人并未在“德累斯顿”任职,他和乐团的水乳交融的关系,得益于一些杰出的指挥家的栽培——弗里茨莱纳、卡尔贝姆在执棒“德累斯顿”时,都和施特劳斯有过密切的合作。上世纪“冷战”时期,“德累斯顿”位于民主德国境内,当时西方的交响乐团大都改走“音响效果第一”的路线,以迎合唱片公司的要求,而民主德国却依旧保持二战前的艺术传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也。
“德累斯顿”现任音乐总监克里斯蒂安·蒂勒曼被公认为是诠释德国浪漫主义后期音乐的权威,他给予施特劳斯的器乐作品和歌剧同等程度的重视,在他的调教下,“德累斯顿”用施特劳斯歌剧的精神来演奏他的交响诗作品,能很好地把握音乐的气势而又不失温柔,在演奏一些华丽的篇章时带有一定程度的克制。
业内人士大都认为施特劳斯之所以不让他的歌剧在柏林首演,是出于避开德皇威廉二世的审查的考虑,事实上,这里面还有经济上的因素,当年《火荒》首演,他从德累斯顿歌剧院获得一份十分可观的报酬。他的第三部歌剧《莎乐美》在故事情节上骇人听闻,因而引起争议,威廉二世在接见施特劳斯时对他说:“创作这样的歌剧,对你没有好处。”施特劳斯则回答:“至少用创作这部歌剧的收入,我买了一栋乡间别墅。”施特劳斯是一位精工细凿的作曲家,同时又是一位支撑家庭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