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交响乐团乔迁新居后昨首次排练
~~~——上海交响乐团乔迁新居后昨首次排练
~~~——上海交响乐团乔迁新居后昨首次排练
~~~——上海交响乐团乔迁新居后昨首次排练
     
2014年05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家”难说再见
新厅音响“挺括”
——上海交响乐团乔迁新居后昨首次排练
杨建国
■ 上交音乐厅音响效果佳记者 郭新洋摄
  上海交响乐团搬入复兴中路“新家”的第一次音乐会排练,昨天由驻团指挥张洁敏执棒顺利进行。虽然上月乐队已在这座崭新的音乐厅舞台上合练了两次,但当时是为了获取音响数据。因此,昨天刚坐上舞台时,乐手们还颇有新鲜感。排练间隙,大家不停地互相询问:“感觉如何?效果怎样?”

  络绎告别

  经过一个多月的搬迁,位于湖南路105号的上交“老家”,到昨天已成空房。近15000份乐谱、装满一车厢的唱片和录音带,以及装了4卡车的乐器,目前也已全部运到了上交音乐厅。虽然“老家”已空空荡荡,但连日来不断有退休老乐手、乐迷前往“告别”。前天,记者在排练厅遇到正在练琴的大提琴声部首席黄北星:“我从上音毕业后就在这里开始职业生涯,已经18年了。每次排练,都会看到墙上的这幅贝多芬画像。”在排练厅的门口上方,画像上的贝多芬,正用凝思的目光看着乐队的排练席。“这里浸透了我们的旋律,我会把这幅画像再挂到我们的‘新家’。”在老团址的院子里,尚未搬移的贝多芬和黄贻钧铜像,还默默地留守着。但这些具有标识意义的画像、铜像,今后都将出现在上交新厅里。

  宝贵财富

  上交老团址的西式小楼,原是办公室和资料室。楼道里前几天堆满了许多装着乐谱和节目单的纸箱,到昨天已搬运一空。上交每场音乐会的节目单上,所演曲目都会标注乐团曾于哪年首演,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依据就来自于多年来保存的这些“古董”。“这是1920年出版的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还有1922年出版的歌剧《茶花女》总谱,都是意大利瑞宼蒂出版公司的乐谱,这家公司现在仍是欧洲最大的音乐出版商之一。”乐队副队长邝维平拿出几本谱集介绍道。1919年,意大利钢琴家梅帕器来沪担任指挥后,在他23年的任期内,乐团每年要在欧洲购买各类乐谱,“仅室内乐曲谱,就有数千首之多,很多作曲家我们都没听说过,还有待于去研究和演出。毫无疑问,这是上交的宝贵财富。”

  打造个性

  昨天的新厅第一场正式排练,乐手们都觉得虽然还需进一步适应,但都认为环境效果确实不错,尤其感到音响细腻典雅,因此,对大家的演奏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乐队队长宋国强兴奋地说:“音响效果非常‘挺括’,很有高贵的气质。音乐厅环境可以影响乐团的演奏风格,真心希望乐团在这里逐渐打造出鲜明的音乐个性。”由于本年度乐季的剧场合同早在去年就已签订,所以,完成3天的排练后,这台由余隆指挥、王羽佳担任钢琴独奏的音乐会,将于本周三在上海音乐厅演出。不过,尽管全团已搬到“新家”,但“老家”仍然“余音缭绕”,每周五晚的室内乐音乐会,将举办至6月27日才真正说“再见”。

  本报记者 杨建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面
   第02版:广告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2014中俄海上联合军演特别报道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民资讯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目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健康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前沿
   第B06版:热点/新民健康
   第B07版:专版
   第B08版:专版
缔造一个《蚂蚁帝国》
“老家”难说再见 新厅音响“挺括”
龙泉青瓷水墨书画展出
让票价得到平抑 使节目更加精彩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6“老家”难说再见
新厅音响“挺括”
2014-05-26 2 2014年05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