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是一所颇具特色的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启蒙教育,并使之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同时,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学校被评为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基地,创造教育实验基地,并在2002年底被评为联合国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实验学校。
此次“科技嘉年华”包含了制作类及竞赛类共16个小项目,让学生们走出课堂,在游戏、制作中体验科学的创意,感受科学的乐趣,在活动过程中收获科学的奥妙,获得最大程度满足与发展。
废物利用巧学会
吃完的雪糕棍、瓦楞纸的纸板箱,这些本被丢进垃圾箱的东西,今天却在小朋友的巧手下,裁成小块,贴上贴纸、画上图案,变成了漂亮书签和精美相框。大小不一、形状不一、颜色不一的成品,很难想象他们一个个都是出自小朋友之手。看着他们互相展示自己的成果,想着他们每个人心里一定更是乐开了花。
小小玩具巧制作
两个纸杯相对,把杯面剪成一样数量的条状,再将他们两两粘在一起。一个个纸杯飞碟便诞生了。又或者把准备好的彩色广告纸,按顺序折起来,穿上一根中国结彩绳,一个端午节装饰纸粽便完成了。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的小玩具,其实还有很多。有时候小小创意,便能给自己带来无限惊喜。自己动手制作玩具,让小朋友在玩乐的同时更多了一份自豪感。
物理知识巧收获
“你看,就是这样,它就可以保持平衡啦!”顺着小朋友兴奋的欢呼声看去,我们看到的是一只用纸和钢丝制成的纸鸟,在孩子们的食指上靠着一个仅有的着力点保持平衡的样子。低年级小朋友通过这样小小的制作游戏,却也能将一个个简单的物理知识说得头头是道。“寓教于乐”被真正的付诸于校园生活。
环保意识巧养成
说到环保,无疑已经成为了当代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而学校作为孩子们传授环保知识的主要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垃圾分类小竞赛”,让学生们将手中纸牌做成的各类“垃圾名称”分别放到标着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的收集盒中去。分类的过程中,记忆它们真正应该归进的类别也成了孩子们最大的收获。
我们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沉溺于网络世界,缺乏与人交流,但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丰富的想象力、超出年龄的创造力、动手能力。我们在为活动拍手称赞的同时,更应感谢华师实小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途径。活动的成功举办,更是激发了学生另一潜能:擅于分享、懂得交流。
精心设计的科技活动,探索科技的教育模式,让生活科学教育与学校整体教育紧密结合。“科技嘉年华”,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科技的魅力。 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