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信息公开,“地下政绩”怎会看不见?
赵志疆
  赵志疆

  “地下铺了管网,把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见,我怎么能干这个事儿呢!”在一个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调研时,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听到了这样的官员声音。骆建华还认为,工业污染治理之所以见效不明显,是因为投入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

  某些领导干部缺乏宗旨意识,“老百姓看不见的事不干”就是明证。这种畸形政绩观主导下的环保工作令人担忧。无论老百姓能否看到财政资金花在了哪里,环境的恶化都有目共睹,老百姓看不到就不去做,真是现代版的“掩耳盗铃”。实际上,政绩工程的显著特征就是“欺上不瞒下”,关键在于,普通民众虽然对当地环境状况有切身感受,但他们既无法决定“几百亿埋在哪儿”,也无法左右官员升迁。

  这位语出惊人的市长其实也是“实话实说”,他无意中道破了当前的经济发展误区,也反映出某些官员对环保工作的真实态度,由此再次证明了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的观点:“环保的最大压力在于地方领导干部的观念、干部政绩考核标准。”根据发达国家经验,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环保投入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稳定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5%,才能有效控制污染,达到3%才能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现实情况是,在环保投入依旧跟不上经济发展的同时,“唯GDP是举”的政绩观仍在侵吞着环保资金。

  诚如骆建华所言,环保“投入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但当领导干部可以任意支配几百亿资金的时候,无论环保投入如何充足,也难保不被追逐显性政绩者挪作他用——近年来,审计署通报中不断提到环保资金被挪用截留,这恐怕也是一些环保项目虽然投入巨大,但却迟迟不见起色的重要原因。

  在骆建华此次参加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一个重要议题是引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其实,无论是政府主导污染治理,还是交给第三方来完成,地方领导干部都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约束权力运行的问题也更为重要和迫切。即便是在政府与第三方合作的过程中,如果政绩观不正确,监督跟不上,机制不完善,也难保不会出现“猫腻”。“治污先治吏”早已成为环保共识,纠正唯上不唯下的政绩观很重要,但真正要改变,还得将环保指标放到政绩考核体系的重要位置。再进一步讲,如果信息公开制度实行得好,官员的“地下政绩”老百姓怎会看不到呢?即便看不见,老百姓的生活感受总是有的,说到底,还是怕“上面”看不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倒计时08天
   第A19版:2014巴西世界杯倒计时08天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上海新城区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新民健康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3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32版:生态上海·夏之舞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招生培训/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04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5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家长会
   第B08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招生移民
   第B10版:广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信息公开,“地下政绩”怎会看不见?
学习流水线
赚前先烧钱
“官不聊生”错在哪
成人吃奶 有钱无德
女生就业难,“板子”只打企业?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信息公开,“地下政绩”怎会看不见? 2014-06-04 2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