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女生就业难,“板子”只打企业?
喻明
  喻明

  今年的大学生求职中,有关女性遭受性别歧视的新闻屡见报端,用工企业自然而然遭到舆论谴责。

  女生遭遇就业歧视,无疑是浪费人才资源,还影响社会公平公正。前不久,国家相关部门发文,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就业公平,其中提到用人单位招聘不得设置性别等歧视性条件。也是在前不久,来自10个城市的25名女大学生,先后向全国30个省市的劳动监察部门申请信息公开,希望该部门能够监管招聘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但是,发文和“抗争”收效甚微,因为用人单位有用工自主权,他们可以不再明目张胆地标明“招男不招女”,但是实际招聘中把女生求职简历“过滤”掉,是很容易操作的事情。

  不过,若把“板子”全打在用人单位身上,似乎也有失公允。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笔者就听到女性员工比例高的单位领导担忧,“如果都一窝蜂生孩子去了,我们这儿的工作咋办?”一些中小学校长尤其发愁,听好几个女教师说要生二胎,到时候会不会连课都没人上了?女性员工生育,必定造成生产价值“断档”,单独二孩又使“断档”期翻番。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如果在短短几年内要承受女性员工休两次产假,还要找人顶替她们的工作,这样的用人成本恐怕难以接受。

  “优秀的女性多啊”,这一点早已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认同。不少女性相比男性,在工作中更细致,感知能力强,形象记忆好,想象力丰富,善于表达和沟通,在以服务、信息等为主的第三产业领域就业,女性能发挥优势,这些也已得到实践证明。但是,因为考虑到用人成本,不少单位偏好招聘男生,即便应聘的女生各方面能力素质超过男生,也只能忍痛割爱。以前,对于已婚已育女性,许多用人单位心无挂碍乐意聘用;现在,不得不探听一下“你可以生二胎吗”、“你准备生二胎吗”。这其中,用人单位的无奈不能忽视。

  生育是女性为家庭、为社会承担的重大责任,单独二孩政策则是国家为调控人口结构作出的重要决策,不能让女性因这份神圣的付出而成为就业的弱势群体。但同时,用人单位对用人成本高企的担忧和难以承受也可以理解。这对矛盾如何解?需要相关公共政策的支持与补偿。建议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生育保障体系,保障用人单位在招用女性上的利益平衡。政府可否采取配套措施,比如通过减少税收等手段,鼓励用人单位聘用女性,给予单位一定的补偿。通过相关法规和政策的推行,使得约束和引导并举,让用人单位承担起性别平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使女性在就业竞争中少一些障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倒计时08天
   第A19版:2014巴西世界杯倒计时08天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上海新城区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新民健康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3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32版:生态上海·夏之舞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招生培训/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04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5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家长会
   第B08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招生移民
   第B10版:广告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信息公开,“地下政绩”怎会看不见?
学习流水线
赚前先烧钱
“官不聊生”错在哪
成人吃奶 有钱无德
女生就业难,“板子”只打企业?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女生就业难,“板子”只打企业? 2014-06-04 2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