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拍?
据透露,电影版《舌尖》将不仅仅是纪录片的影院版本,而是一部时尚的美食爱情类型电影。投资方说,电影本身将延续纪录片精美的美食画面和博大的人文情怀,会邀请大明星来演绎一些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纪录片《舌尖》第二季中出现的普通人也有机会出演大电影,就演他们自己。该片目前正在筹备剧本,而导演和主演人选依然悬而未决。电视纪录片《舌尖》的总导演陈晓卿已明确表示,自己不会担任电影版导演,他说:“做纪录片跟拍电影是两回事,我做不了。”他同时透露说,自己在剪辑《舌尖2》时剪掉了非常多的素材,这些故事人文气息很浓,有的感人、有的温暖、有的伤感,都非常适合用到电影里。
玩跟风?
将电视节目拍成电影这事儿,让人立刻联想起今年年初的电影《爸爸去哪儿》,以及此前大票房平庸的《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这些电视节目在取得强势的收视率和口碑的同时,延伸了自己的商业外延,成功打造出了一个可供持续开发、消费的“品牌形象”。但有圈内人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他们认为一部好的电视纪录片,其拍摄过程和“品牌”维护都很难,千万不要因过度消费而让大众产生审美疲劳。
为“舌尖”这一举动担忧的粉丝也不在少数,除了表达“不要因为电影拉低‘舌尖’这一经典”的心声,也担心“电视节目拍成电影搅乱了电影市场”。一位网友希望《舌尖》不要“自毁声誉”:“本来一个好好的纪录片,非要拍成电影,这样搞根本是脱离纪录片的本质。要是每部纪录片都拍成独立电影,那探索频道不是变成了电影公司?”
能拍好?
东海电影集团负责人倪政伟承认,片方起意投拍电影版《舌尖》,的确是受到了《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启发,但他否认这是一种跟风。“只要有成功的先例,我们就应该学习。我们拍电影版《舌尖》,走的是精品路线,电影投资不少,拍摄周期也从容,不是那种快速拍完上映的作品。”
只是,要想把电影版《舌尖》拍好也并非易事,观众已经对电视节目先入为主,电影翻拍得好看固然能名利双收,但如果一味守旧毫无创新,则可能适得其反。例如此前的大电影《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前者上座率低,后者虽然票房超高,但口碑两极分化——如何既保持原节目的风格,又能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都是电影版《舌尖》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