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国宏
假日回乡种菜,真是一件乐事。与乡间的作物们倾谈,更是一种惬意。
几年前离开乡村的老家时,老宅前有二分空地。那是我最惦念的菜园。因为菜园的缘故,无人居住的老宅我没有出卖,只为节假日自己能有机会回乡种一回菜。于是,小小的一方菜园,成为我度假的一方乐土。每逢节假日,我就搭乘小客,回到了乡下老家种菜品闲。
在熟悉的故园村巷中徜徉,身轻体健,神清目朗,与摘豆角的大嫂打声招呼,和荫下小憩的老乡逗个噱头,嘻笑间就到了家门。
进得院来,先放松了一身的紧张和疲惫,将外衣脱掉,再从屋角拿出锄头,悠哉游哉,来至菜园。
菜园不大,我却极为熟悉:从记事时起,我就在这里学着大人的样子,浇水种菜,行走嬉闹。春秋几度,我早适应了农家生活:稻菽桑麻,娴熟于心。菜园是我的第二“根据地”,一旦有空闲,我总要来这里耍弄一番,久之,我亦成半个农人——葱、蒜、倭、韭、茄、瓜、豆、芫荽,按其节令,适时播种,精于耕作,勤于水肥,故寒来暑往,时序更迭,小园不衰其翠绿,不消其芳香,不绝其生机。
菜园很讲“义气”,你精于耕作,它就勤于奉献。我每次进园,总能眼界复开,遽然一喜:呵,茄秧上又探出了紫色的花朵,豇豆又垂下了柳丝一般的果实,倭瓜胖得鼓起了“将军肚”。欣喜中,便松土,便拔草,便顺瓜藤,便理豆蔓。出一身淋漓大汗,吸几口花香水气,久居闹市而积垢胸中的沉抑与喧嚣便荡然无存,顿觉神清气爽,脑醒目明!
其间,小憩畦头,则又入一个佳境,我虽不采菊,只种菜,而心境情趣亦然。
待落日衔山,摘得瓜豆,掐得葱韭,回家炒几盘小菜,隔窗呼来一二乡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浅酌慢饮间,直抒胸臆,乡间俚语,亲切有加,脱口而出,无拘无碍。上论三皇五帝,下贬庶士黎民,千年底事,纵横舌间,英名耀千古,骂名臭万代,是非虽如麻,民间有公断。乘古人叱咤风云之英风下酒,借今人披肝沥胆之豪侠入馔,这次第,焉能区区一个“爽”字便能形容得了?!
次日醒来,复又入园,锄豆点花,浇水整垄,先摘瓜豆,再掐葱韭,整理齐备,悠然回城,一人劳顿,全家受益。
日月轮回,不减其兴,小园来去,乐趣有三:一曰身临乡土,心融自然。呼清新之风,吸灵醒之气,居踏实之地,一次入园种菜,便是一次心灵的放牧、情趣的灌青。二曰常回家园,交融邻里。身在外而不忘故土,事繁杂而不淡乡情,这是人生的一种难得阅历,更是一种偏得。三曰自种自收,趣从中来。
流一分汗,获三分收,小小菜园,令人悟得“春种秋收”、“天道酬勤”之不刊之论,真是“幸甚至哉”!亲蔬者坦坦,谋利者戚戚,古人之言,信哉诚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