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夏天,人们就迫不急待地打开空调,喝上冰镇啤酒,穿上超短裙,吃着冰饮,殊不知寒湿已经悄然渗入体内。有些人会出现感冒、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这时如果长期呆在空调房里,就会使寒气入体,如果本来就气虚的话,时间长了会导致阳虚怕冷,一吹冷风就不舒服。有些人饮食不节,贪吃生冷食物,会导致脾阳虚,易拉肚子,大便溏薄。有些老年人喜欢开窗睡觉,夜里降温时冷气会进来,造成中风、面瘫。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们在这个季节过度贪凉,违背了养阳的原则。
生活处处皆学问,养阳可从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夏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所以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气温很高,阳光充足,人体的新陈代谢非常旺盛,所以夏季养生应把顺应外界高温环境和人体内部的特点作为重点。因此我们在起居上,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因为夏天太阳升得早,早晨空气清新,气温又相对较低,晚睡早起可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对增强体质有益。但是晚睡早起不可避免地会使睡眠时间减少,所以在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学习当中。
夏天养阳运动也必不可少,由于夏季人体体力消耗较大,因此运动调摄应动静结合,可选择游泳、钓鱼、散步、慢跑等,但是运动量要适度,而且不宜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进行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
中医一向注重人的情志对健康的重要作用。情志在精神调养上必须避免动怒烦躁,应保持神清气爽,舒畅自如。心神得养,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损坏人体的机能。如《摄生消息论》中所说:“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故夏季精神调摄,应适应自然界“生长”的规律,主动调节情志,保持胸怀宽阔,心情愉快。
人离不了饮食,饮食调养对养阳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夏季人处于炎热的环境中,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人体各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人体代谢增强、营养消耗增加。一方面人体组织蛋白分解加速,营养消耗增加,另一方面,天热大量出汗,又导致了许多营养从汗液流失。同时夏季人体阳气在外,阴气内伏又导致消化功能相对减弱,限制了营养的正常摄取,所有这些均有可能导致机体营养代谢的失衡,甚至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症或其他疾病。我们在饮食上应少苦寒,节冷饮,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宜食韭菜、芥菜、葱、虾、蛋类、肉类、辣椒、姜等。也可选用鲜荔枝、杨梅、桃、杏、桂圆、大枣等水果。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以葱、蒜、韭、蒿、芥等辛辣之菜杂和而食。”《寿世保元》中亦说:“夏日伏阴在内,暖食尤宜。”因此,我们在饮食上一定要杜绝图一时口福而大吃大喝寒凉之品,这样不仅逆于养生之道,还会为日后的健康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