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记静安区城管执法大队曹家渡中队副中队长董之益
     
2014年06月2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管执法也需仁心仁术
——记静安区城管执法大队曹家渡中队副中队长董之益
宋宁华
■ 董之益在万航渡路上和水果店老板聊起这些年相互磨合的趣事,大家笑逐颜开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人物小传】

  董之益,1973年出生,曾经是优秀的国家一级击剑运动员。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现上海金融学院)毕业后选择做一名整天和小商小贩打交道的城管队员。

  在一次执法中,一名卖蟹的小贩突然抽出一把菜刀朝他抡过来,经诊断他的右上臂肌腱全部砍断,右上臂经脉砍断3根,后经鉴定为十级伤残。他却以德报怨,为小贩求情免除民事赔偿等,小贩刑满释放后董之益又为他联系菜场摊位,最终让小贩心服口服。

  这就是静安区城管执法大队曹家渡中队副中队长董之益。去年12月17日,他站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颁奖,这是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管队员。

  城管,一个不时出现于媒体公众视线里,却有诸多争议的行当。城管和小贩,更是多年来不断上演着“猫鼠游戏”的对手。

  作为一名城管队员,本职工作是要为老百姓维护整洁有序的城市面貌,但执法中面对的往往是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很多时候,城管队员的严格执法换来的不但是小商小贩的“藏猫猫”、甚至暴力对抗,还有周边老百姓的一片指责。

  今年40岁出头的董之益当城管12年,说自己经常经历这种“里外不是人”的场景,甚至遭遇“血光之灾”,和死神擦肩而过。是消极退缩,还是积极求解,专业运动员出身的董之益如同在竞技场上一样,选择不服输,知难而上。

  面对各种形形色色的小商小贩,董之益管理执法的“妙手仁心”是什么?近日,记者和董之益一起来到当年让人颇为头痛的万航渡路,和他一起“扫街”,听听他和小商小贩们“过招”的秘籍。

  ● “一地鸡毛”如何收拾?

  ■ 乐揽分外事 有效管理商家

  长寿路、新闸路之间的一段万航渡路,1000多米长,两侧商铺120余家。这里一度因临时摊点多、跨门营业多,屡屡给管理部门“添堵”。2008年,董之益接手分管该路段后,小马路逐渐起了变化,现在成了静安区的示范街。

  记者跟随董之益来到一家杂货铺,年轻的老板娘来自湖南,和丈夫一起来上海开了这家小店。记者看到,如今的小店摆设整齐,但过去却不是这样,货品摊到马路上有碍美观不说,还影响了人行道通行。几次规劝不听,董之益只好开出罚单。可往往是刚开罚单几天整齐点,过了几天就恢复老样子。

  “我知道你们做点小本生意也不容易,但既然来了上海,就得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维护好自家的‘脸面’,你们来上海打工不容易,有什么困难尽管对我说。”老板娘本以为这只是“大盖帽”的一番说教,但后来,她的孩子面临到上海进幼儿园的难题,四处求助无门,家中又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抱着碰运气的心态她问了董之益,没想到他一口答应,几天后就给她带来了好消息,帮忙联系到了附近的一家幼儿园。解决了孩子的问题,夫妻俩开店没了后顾之忧,对董之益感激不已,主动把摊到人行道的货品收回来,店门口变得清清爽爽。

  这种揽下“分外事”的情况在董之益的工作日志里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不少小商贩告诉记者,在执法之外,董之益常常会多问上一句,“你有什么困难吗?”在董之益看来,对于执法者而言,必须有效管理商家,维护城市面貌。但对于不少小商贩而言,他们也是为了维持生计,如果能够换位思考,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才能治标又治本,打破“猫鼠游戏”的怪圈。

  小摊贩赵万臣近日放弃了设摊十几年的煎饼铺,对记者说到董之益时红了眼眶,“再摆摊,对不起董队长。”原来,今年近六旬的赵万臣早在多年前就下岗了,妻子也随后下岗,孩子当时还在读书,家庭经济一下子陷入困境。他们想到了一条生存之道——到学校旁边摆摊卖煎饼。后来,祸不单行,家里的一个亲戚得了胃癌,赵万臣夫妻俩又得承担起照顾侄女的责任。

  于是,一场“猫鼠游戏”便时常上演。“当初的老赵态度很强硬,我摆摊就是为了养家糊口的,你们能帮我养家吗?”董之益一方面为老赵做工作,表示在学校门口设摊影响道路交通;另一方面,主动提出为老赵和妻子介绍工作。

  俗话说,开口不打笑面人。自尊心很强的老赵见董之益一次次耐心讲道理,热心为他想出路,渐渐一步步退让,先是同意把摊位往弄堂里移,不影响道路交通。最近干脆同意放弃摆摊。“我的孩子已经考上了名牌大学,马上就要熬出头了,没有董队长的帮助,我们一家过不了难关!”

  ● 碰到“刺头”怎么办?

  ■ 遭遇小贩刀砍 事后不计前嫌

  尽管在不少人看来,城管是大盖帽,执法人员,但有时,危险还是不期而至。

  原曹家渡中队副中队长杨培国说起和董之益一起经历的暴力事件,仍是惊心动魄,“一刀下去,血喷得好高;要是再来一刀,今天你就见不到他了!”

  他回忆,那是世博会期间,董之益像往常一样,带领班组队员在万航渡路某弄口对无证占道设摊卖蟹的摊贩执法。教育,不听;劝阻,不理……无奈之下,董之益准备依法暂扣其电子秤。就在他拿起电子秤的那一刻,小贩突然从板车底下抽出一把菜刀朝他头砍过来,董之益本能地拿起电子秤一档,刀砍在了他的右臂上方,瞬间血如泉涌。

  董之益下意识用手捂住伤口,但第二刀又接连砍来,旁边的队友见状马上冲上去,牢牢抓住小贩胳膊将其制服。董之益被队友们送进医院,经诊断他的右上臂肌腱全部砍断,后经鉴定为十级伤残。记者看到,至今他的手臂上仍有长长的半圆形伤口,缝了近20针,每到阴雨天,伤口仍会隐隐作痛。

  董之益说,受伤后家人朋友们劝他,“挣钱不多却担了这么大风险,还是换个工作或岗位吧。”妻子看着病床上的他泪流满面,孩子当时还在上幼儿园,董之益承认,当时自己的心理压力很大,要是自己的胳膊“废”了,家里以后怎么办?

  但静安城管这个大家庭对他很关心,受伤后的日子里,大队办公室每天为他送来小锅菜,教导员在病床前陪了他无数个夜晚,学过推拿的中队长休息日上门为他僵硬的手臂推拿……

  才休息了2个多月,伤口还没完全康复,董之益就主动提出回到原来岗位上。但后来在马路上,他又和那名砍伤他的小贩“狭路相逢”。原来,那个小商贩被以妨碍公务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刑满释放后又在小区弄口卖起了水产,并扬言,“谁来管我,就和他一起躺倒在地上”。

  董之益没有回避,反而主动和他打了招呼,还请他去中队谈心,讲明法律政策等规定。来到中队,小贩的态度依旧蛮横,甚至还把茶杯扔向了会议室的墙面。队里的一位同事实在看不下去了,生气地说:“你把我们小董砍伤,他一句话没说,在了解你家的困难后反而向法官提出免除了你的民事赔偿,否则你现在可能还在牢里呢!”

  小贩愣住了,他没有想到董之益居然不计前嫌。而且,董之益还帮他联系了菜场的水产摊位,说服菜场免除了他3个月的摊位费。由于他经营不善,生意一直不好。董之益又请菜场“老法师”来指导,从进货到经营各个环节手把手教他,并为他奔走相关部门,解决了他的低保问题。

  这一系列的举动终于感动了小贩,面对董之益,昔日的“刺头”终于偃旗息鼓,不再街头卖蟹。

  ● 碰到有人“帮腔”怎么办?

  ■ 讲究执法手段 以理说服众人

  现在,许多小商小贩都和董之益成了朋友。记者沿街一路采访过来,听到了小商贩们说到他的“一箩筐”故事,他们对董之益的认可和尊重都发自肺腑。无论是骑黄鱼车经过的买菜小贩,曾经弄堂口摆修车摊现在改行当保安的大叔,还是掌握着好几个店面、身价不菲的女房东,都表示“买董队长的账”。

  尽管如此,董之益说,当城管12年,最大的困惑就是怕“老百姓不理解,里外不是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城管也是弱势群体”。

  董之益还记得自己“初出茅庐”的场景。那天,董之益第一次在师傅的带领下参与市容巡察时,就碰上了占道设摊卖水果的摊贩拒不接受城管的教育处理,还用车上的西瓜砸向城管队员。当时的董之益没细想,上前一把抓住对方,想和他理论。可谁知,那个摊贩顺势躺在地上大声喊叫:“城管打人了!”旁边马上围了一圈老百姓,还有人嚷着要帮其作证。这时候,经验丰富的师傅从另一位队友手中拿过摄像机说:“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样都录得一清二楚,是不是需要请警察来处理?”话音还没落,那个摊贩就从地上爬了起来,并接受了处理。

  这件事给了董之益很大触动,让他在执法中更讲究方法,“妙手”执法。比如,一天一个小贩在弄堂口卖菜董之益先是规劝他离开,他也表示同意。但过了一个小时,他巡逻到这里,发现小贩又回到原来地方,他“二次警告”,表示如果再次碰到一定要开具罚单。小贩满口同意。但到了傍晚时分,董之益又在“老地方”邂逅了这名小贩。这次,他掏出了罚单。小贩又想胡搅蛮缠,周围有在买菜的居民也“帮腔”,说小贩卖菜赚点小钱也不容易。董之益把前面拍照的证据等拿出来,把情况向居民说明,居民听了情况后反过来数落小贩的不是,小贩只好服气,接受了处罚。

  记|者|手|记

  “城管也是弱势群体”,在采访中,听到董之益说的话,大家笑了。因为一直以来,在人们印象中,城管是头顶“大盖帽”,手有执法权、朝南坐的“有权阶层”,甚至一度还传出了海归们也纷纷报考城管的新闻,因为城管“参公”,是铁饭碗、收入稳定。

  但通过董之益、一名普通城管队员的亲身经历,记者对这一群体有了新的了解。董之益经常帮人找工作,有人找到3000元的工作仍嫌工资低,但他的妻子一个月收入也不过如此,家中至今仍住着50多平方米的老公房。他有时还要参与“商业谈判”,两家挨着的馄饨、烧烤店生意时段不同,人多时候就要摆摊出来,占用人行道,在他的“撮合”下,谈拢价格,错时共享店面,不再影响道路通行;他有时还要做“心理疏导师”,有老太“练摊”,只因和老伴不合出来“散散心”,他要帮老太转移兴趣点,不再寄情“练摊”。

  正因为他主动揽下的“分外事”,才让许多“猫鼠游戏”不再上演。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百姓故事·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人才专版/招生留学
   第A12版:东方大律师
   第A13版:新民法谭
   第A14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5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6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7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5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7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09版:金色池塘
   第B10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1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城管执法也需仁心仁术
新民晚报要闻A04城管执法也需仁心仁术 2014-06-22 2 2014年06月2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