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美国越来越多劳动者成为自由职业者或临时工~~~
美国越来越多劳动者成为自由职业者或临时工~~~
美国越来越多劳动者成为自由职业者或临时工~~~
美国越来越多劳动者成为自由职业者或临时工~~~
美国越来越多劳动者成为自由职业者或临时工~~~
     
2014年06月2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越来越多劳动者成为自由职业者或临时工
工作模式嬗变 无论欢喜忧愁
唐昀
■ 美国许多建筑公司喜欢根据每个工程的不同需要,雇用临时工干活,减少福利开支 本版图片 GJ
■ 不少家庭主妇选择在家从事一份兼职工作
■ 网络帮助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士展示才华
  文 / 唐昀

  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巨变,越来越多人不再恪守一份固定上下班的工作,而是成为自由职业者,或从事兼职。

  这一变化带来更多灵活性,也带来不安全感。

  劳拉·罗伊斯是佛罗里达州一名律师。自从5岁女儿上了学前班,她发现自己根本没时间辅导孩子做功课。每天下班后,接孩子、做饭、吃饭,很快便到了孩子睡觉时间。

  明年孩子将上小学,劳拉眼前似乎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把孩子送进课后托管班,要么停止全职工作。

  于是,她做了一个有风险的重要决定:辞职,与另一名律师合伙开了一家事务所。“我希望亲自接送孩子上下学,和她一起做作业,带她去学芭蕾、弹钢琴。如果你要全职工作,就不可能做到这些。”

  改变全职工作模式

  罗伊斯代表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大改变:人们正成为独立工作者。从高科技的硅谷到医院病床边,越来越多人不再从事全职工作,他们或自主创业,做一名自由职业者,或成为临时合同工,听从电话的召唤。

  他们有的出于无奈,因为公司要削减成本;有的是自主选择,希望能更好地控制生活节奏,规划未来。

  独立工作者群体的崛起,改变了以往相对单一的工作模式,即人们忠诚地服务于一家公司40载,然后领取退休金,安度晚年。今天,“独立经济”让人们点击鼠标便能变更工作,生活变得更加灵活多样。“灵活工作”网站首席执行官萨拉·苏顿·菲尔说:“我们处于一个转折点,形势正发生改变,而且不会逆转。”

  分析人士称,多种原因导致这一就业趋势转变:公司希望更灵活地雇用员工,年轻人想要更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而技术进步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更容易找到彼此。当然,经济衰退也助了一臂之力。

  企业青睐临时员工

  海地移民杜蒙德曾是迈阿密杰克逊纪念碑医院妇产科病房一名护士。该医院是迈阿密-戴德县杰克逊医疗系统(JHS)的旗舰机构之一,因为运作得不理想,决定解雇900名全职员工,改用350名临时工。杜蒙德接到通知,要么做一名临时工,要么走人。

  她接受了这份临时工作,在JHS系统内的一家县监狱做护士。过去两年里,她的工作时间并没有减少,也保留了大部分福利,但她仍希望当回全职员工。去年12月,她的一个亲戚去世,她被告知丧假只有全职员工能享受。而一旦请假奔丧,就难保回来后还有工作。

  杜蒙德的窘况反映了独立经济崛起背后的现实。一般来说,遇到经济困境,临时工是最先被解雇的人群。如今,经济情况有所好转,但许多公司的全职员工人数并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因为他们发现,雇用大量非传统员工会更具竞争力。

  咨询机构“紧急研究”合伙人史蒂夫·金说:“公司正在改变雇工方式,他们希望能更灵活。”对雇主来说,从理论上讲可以解雇全职员工,但事实上很难,而解雇临时工或合同工,则没那么麻烦。

  更机动的雇员队伍有助于公司根据需求调整生产规模。“MBO伙伴”总裁基恩·扎诺说:“公司将逐渐摆脱‘家长式’角色,不再为雇员制定职业路线,提供福利。”

  “数字一代”成为主力

  独立工作者通常不如全职员工挣得多。他们的平均年薪为4.68万美元,与传统工作者基本持平,但由于不享有福利,所以缺少相应补偿。而现在一些私人机构也开始为创业者提供多种福利,包括医疗、人寿保险和养老计划等。

  调查显示,在美国刚满18岁的“新新人类”中,54%希望或者已经自主创业。从传统职业转型为自由职业者的人群中,57%来自“数字一代”,他们更愿意为自己工作。

  诚然,这种自由的感觉可能不会长久持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将面临房贷首付等现实压力,但至少现在,“数字一代”正成为独立工作者队伍中的主力。

  网络提供自由职业

  没有人能肯定,独立工作者队伍的壮大是否代表了经济生活中一种永久的改变。有人认为,这一状况在经济强劲时不能持续,因为各公司为争夺人才、保持竞争力,需要一支稳定的全职员工队伍。

  但互联网的确让人们更容易直接向客户展示自己的才华。有两大领域最适合自由工作者:一是关于私人服务,比如健身教练、遛狗、财富管理;二是关于创造性艺术,比如作家、音乐家等。

  公司也可以通过点击鼠标方便地找到合适的短工。一些高级规划软件能帮助雇主了解每天甚至每小时的用工量,然后打电话招之即来。

  20岁出头的奈特·金斯伯格眼下并不担心什么医疗保险。作为一个“数码游民”,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被困在公司的格子间里,从事一份传统工作。如今,他一边周游世界,一边从事网络市场分析工作,每月挣2500到3000美元。他的业务不断拓展,包括为一家法律事务所和一家信用卡公司策划网络营销项目,为一家护肤品健康网站拉广告等。

  金斯伯格恐怕代表了独立工作者中的“极端分子”,但他们确实在迁徙中工作,是网络将他们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本刊主编 汪一新 卫蔚

  (本刊除“论坛”及本报记者署名文章外,均由新华社供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A17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9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0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1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2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3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文娱新闻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专版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名厨美食季 舌尖朱家角
   第B11版:名厨美食季 舌尖世界杯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4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16版:专版/好吃周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广告
工作模式嬗变 无论欢喜忧愁
本期导读
热点锁定
非传统劳动力比例大幅上升
美国兼职工作收入最佳排名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B01工作模式嬗变 无论欢喜忧愁 2014-06-26 2 2014年06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