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首个贫民窟出现于19世纪末。1897年,卡努多斯战争结束后,一些士兵从东北部返回里约。因长期没拿到军饷,这些军人在市中心的山上建造了简陋的房屋,作为暂时落脚地,等待政府支付军饷。然而,他们的幻想破灭了,这些简陋房屋成了他们的永久居所。
军人们给自己的住处起了个雅致的名字:FaVe1a。这个词在葡萄牙语中是一种含羞草类植物的名字。这一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成为贫民窟的代名词。
20世纪50年代后,巴西公共职员大量增加,城市服务业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不少人来里约。同时,巴西东北部地区遭受干旱,大批农民涌向城市,也导致里约的贫民窟迅速增加。
后来,随着中产阶级的形成,里约城区不断扩大。家政服务、保安等职业需求增大,再次吸引东北部的难民前来谋生。他们在干活的居民区附近山上建造了简易房屋。于是,里约每出现一个新住宅区,附近就有一个新贫民窟随之而生。今天的里约几乎每个街区都有贫民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