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1974年出生,上海人,曾担任扬子江大酒店行政总厨,现任兴国宾馆中餐厨师长。2007年荣获中国烹饪协会颁发的“中华金厨奖”,2009年荣获上海市烹饪协会颁发的“上海名厨”荣誉称号,2012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评定为“中国烹饪大师”,同年获得第七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团体总冠军、个人热菜特金奖第一名,2014年荣获“中餐国家级评委”称号。
邱伟杰从小就有一个“厨师梦”,他15岁进入上海国际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烹饪,毕业后从扬子江大酒店开始了自己的厨艺生涯。和许多大师一样,他从学徒做起,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悟性,渐渐在餐饮界崭露头角。2002年加入兴国宾馆后,他开始潜心钻研“国宴”,在烹饪手法上博采众长,中西合璧,十多年来先后接待了上百位国家元首和政府官员,他出品的菜肴也受到了贵宾的高度肯定。
今年4月26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到访上海后,曾前往兴国宾馆用餐,作为中餐厨师长,邱伟杰当仁不让,承担起制作晚宴的重任。经过精心研究,他敲定了菘茸野菌汤、美极凤尾虾、意式火腿银鳕鱼等主菜,以及萝卜丝汤团、核桃酥花生酥拼盘这两道点心。令人惊喜的是,奥朗德在用餐完毕后,对一桌菜肴大加赞赏,尤其是兼具美味和观赏性的萝卜丝汤圆更是让他竖起了大拇指。“萝卜丝汤团是中国的传统点心,寓意‘团团圆圆’,接待外宾再合适不过了。”邱伟杰说,制作这道点心首先要将萝卜丝与红烧肉一起炖煮,随后再把红烧肉剔除,将充分吸入肉汁的萝卜丝包入汤团内。“其实这道点心也不是特别为总统订制的,在我们宾馆的普通菜单上就可以找到,售价为每个10元。”
能有机会经常接待国内外政要名流,足以让人艳羡,但最令邱伟杰自豪的却是走出国门,交流中国烹饪技艺,传播中国饮食文化。2012年,第七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在新加坡举行,该赛事聚集了全球23个国家、近250名中餐业厨师、餐饮业同行和专家学者,堪称“中餐界的奥林匹克”。邱伟杰代表上海东湖集团,与三位名厨一起出征。
“当时我们在抽签时抽到了第一天的第一场,这是大赛中公认的魔鬼签,但我们相信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创意,一定能脱颖而出。”最终,邱伟杰和同事献上了一出“盛世国宴”,整套菜肴由四季缤纷花样盘、一品清汤白玉菊、富贵红膏牡丹虾、烟熏果木和牛颊、白脂萝卜素玉米、荷塘小景双式酥组成,菜品注重刀工、吊汤、开酥等工艺,既体现了中国江南风格,同时又融汇了淮扬菜的清秀淡雅。经过激烈角逐,东湖集团荣获该项赛事团体总冠军,邱伟杰则摘得热菜组特金奖桂冠。
沈逸鸣(图2)
个人简介
1973年毕业于上海烹饪学校,同年进入新雅集团工作,先后担任新城饭店副总经理以及海伦宾馆、九龙宾馆中餐总厨,曾在1992年举行的第一届世界烹饪大赛上勇夺团体、个人两枚金牌。2010年,加盟上海鹭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任技术总监。他多次赴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荷兰等国交流访问,展示本帮菜技艺,传播中华饮食文化。现为中国烹饪大师,国家级评委,国家高级烹调技师。
1980年,出道不久的沈逸鸣凭借精湛的厨艺,荣获“上海技术能手”称号,此后便一炮而红,在烹饪界有了一席之地。圈内人都知道,要获得上世纪80年代的荣誉,没有实打实的真功夫是不可能的事情。
身为上海滩闻名遐迩的“炉灶大王”,沈逸鸣当然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就比如“颠勺”这项基本功,大部分厨师一般只会“正颠”,只有少部分厨师可以“侧颠”,而“倒颠”堪称上乘功夫,能驾驭者实在凤毛麟角,但沈逸鸣恰恰将这项技艺练就得炉火纯青。就连澳门赌王何鸿燊的女儿,在看了他的表演后,也被深深折服。那一次,沈逸鸣当着赌王女儿的面,现场烧制了一道“红烧鲳鱼”,只见他摆好姿势,一番“送、拖、拉、迎”的动作后,锅中一条重约2斤半的鲳鱼顿时腾空而起,跃至30厘米高处,零点几秒钟后又迅速回锅,汤汁无一滴溅出,活脱脱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食神》。
除了非同凡响的炉灶神功,沈大师出品的菜肴同样一级棒,尤其是一道干捞粉丝,打破了传统粉丝需先泡软再烹制的做法,将粉丝先蒸后煮,体现出粉丝最佳口感,用此法烹制此菜,既有卖相,又有味道,口碑极佳,他也因此赢得了“上海干捞粉丝第一人”的称号。
沈逸鸣在加盟鹭鹭酒家,成为了鹭鹭的技术总监后,给鹭鹭酒家带来了更多新的厨房理念。在鹭鹭酒家用餐,除了“糖醋排骨”,“家乡咸鸡”,一定要尝尝这位厨界传奇人物亲自指导的“蟹粉粉丝煲”,抑滑嫩而扬弹软,避汤汁而取干香,回味悠长。
朱俊(图3)
个人简介
上海苏浙汇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技术官。任上海市烹饪协会会长、上海市烹饪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烹饪联合会中国菜系国际评委及副主席(WACC),获中国烹饪大师称号。精通上海菜、川菜、淮扬菜、粤菜,擅于创新和发展新菜。在其西餐烹饪经历期间,其将传统西餐与中餐艺术完美结合。经常应邀国内外知名餐厅和酒店进行交流,并参加新加坡、香港、澳门、欧洲、美国等大型会议及展会,进行中国菜系的演讲和授课。2009年加入新加坡航空公司,成为世界范围内八位烹饪顾问之一。
哪怕被外界认为天资卓越、聪明过人,对于自己身上最大的成功特质,上海苏浙汇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技术官朱俊仍然自认为是:“认真,有责任心。”
万事怕认真。朱俊与烹饪,有点像古时的“先结婚后恋爱”——个性顽皮的他在十六七岁时,为求“一技傍身”,进入延安饭店学烧菜。对于烹饪的兴趣,也是从那时起才逐渐培养起来的。那时延安饭店的师傅是以前国际饭店的总厨,擅长烧闽帮菜,而其余师傅则擅长川扬菜。在师傅严格的训导下,他练了5年基本功,打下了扎实的中餐根底。
年轻的心总是不安分的。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餐饮跨越式发展,各个派系菜肴、饭店纷纷涌入上海,朱俊决定出去闯荡一番。在华夏宾馆学了一年多西餐,又去澳门工作,学习意大利菜。“中西合璧蛮难做到,应该学习的是西餐的烹饪科学,比如对于温度、火候的把控和对于调味料的计量等。”学西餐的那些年,朱俊悟到了这些精髓。
回来后,他开始承包饭店,进了文艺圈中非常有名的“小亭酒家”工作。“那家饭店就在上影厂对面的花园洋房里,主打本帮风味,文艺性很强,一线明星络绎不绝。”朱俊说,他曾为巩俐、刘德华、秦沛等明星烧菜,也曾在刘德华拍《醉拳》时等候通宵拍照。由于有这些人的捧场,22岁时朱俊的月入就达1万多元,在90年代算是绝对高薪。当时的他,有点飘飘然,回过头来看那段“辉煌”人生,他感慨道:“人生总有上上下下,现在的感触是一定要尊重同行,听得起批评,不能浮夸,内功最重要。”
朱俊说,他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以1999年为分水岭。那年,第一家苏浙汇开出,他成为了行政总厨。在随后的15年中,他献出了宝贵的青春,也达到了职场的巅峰,并逐渐向管理转型。然而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对于菜品质量、口味的把控,他毫不放松。
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令他进入了新加坡航空公司的“法眼”。2009年,新航在国际范围内聘请烹饪顾问,在中国暗访了一个月,最终锁定了朱俊。于是,他成了全球范围内8位顾问之一,其余7位均为米其林星级大厨,包括《地狱厨房》的主演、英国大厨高登拉姆塞。他也是该顾问团第二位华人大厨,接替了“鲍鱼之王”杨贯一。作为献礼,他为新航头等舱和商务舱静心设计了一系列令人垂涎的全新菜式,包括:海蜇盐焗鸡丝沙拉佐以黄瓜、松茸炖鸡汤、香辣牛肉柳等佳肴。
如今,位居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官的朱俊致力于打造企业的体系和支撑的架构,在传承老式的烧法的基础上力求推陈出新。他已经很少烧菜,偶尔烧一顿家宴,也只是想让好朋友“尝尝自己精美的厨艺”。从只求一技傍身的厨师到运筹帷幄的管理者,朱俊的经历,完美地诠释了“认真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生哲理。
(更多厨神故事,请见下期《好吃周刊》)
本报记者 房浩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