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品种
阿卡贝拉是意大利文,意指无伴奏合唱,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格利高里圣咏和牧歌。但是,如今在全世界受到青睐的阿卡贝拉,更强调个性化的多声部演唱,不需要花钱购买乐器,三五成群即可自由组合,因此,尤受年轻人的欢迎。大宁剧院副总刘丹介绍道,该剧院近三年来陆续邀请中国台湾以及外国阿卡贝拉团队,演出的10多场音乐会几乎场场满座,说明阿卡贝拉已成为正在细分的演艺市场一个热门品种。为此,大宁剧院于今年年初成立了国内首个阿卡贝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地,除了主办这次音乐营和比赛活动,国内首部阿卡贝拉音乐剧《完美音调》也已开始筹备。
频频现身
据了解,内地城市音乐教育的普及,为阿卡贝拉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从小学习音乐的琴童们,成长为大学生之后,终于可以抛弃天天相伴的乐器,而能够充分释放个性、注重团队交流的阿卡贝拉,成为填补空白的最佳选择之一。记者从这次来沪参加本次大赛的名团中看到,参赛团队的成员就几乎全部是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自广东中山大学的几位学生说,凭借从小积累的音乐功底,大家聚在一起成立阿卡贝拉组合,“至少乐感、音准没有问题,相互的默契就靠时间来磨合了。”事实上,洋溢浓郁青春气息的阿卡贝拉团队,近年来已经在各种选秀、比赛等活动中,频频出现于大众视野里。
尚需提高
来自丹麦的悲喜人声乐团,昨天用中文翻唱曲婉婷的《我存在》,以变化多端的声部技巧与和谐统一的声音效果,让在场的参赛团队成员们见识到了世界一流阿卡贝拉团队的表演功力。据刘丹介绍,目前内地的阿卡贝拉团队,大多停留于分声部模仿演唱流行歌曲的业余爱好者阶段,靠着自我体验的摸索,无论是编曲能力、原创实力,还是音色运用、和声组合,均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准,很难转化为职业团队。对此,台湾阿卡贝拉音乐人陈午明认为,从前几年很难找到一支像样的组合,到如今能选拔数十支团队、百余名个人来参赛,内地的阿卡贝拉队伍正在成长,只要像这次音乐营邀请国内外名家进行授课指导、专业训练一样,加强交流、多多切磋,用不了多久,本土阿卡贝拉队伍将成长为演艺市场的一支生力军。
本报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