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7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体现办学精神 传承文化内容
高校校训关键词半数凸显“学”
积木 王蔚 陆梓华
  每所学校都会有自己的校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作为公民价值观培养、传播最重要的阵地,既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融入校训教育中,又可以通过师生的切身感受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综观一批知名大学、中学校训背后的故事,可以清晰地发现,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一所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有研究表明,在教育部公布的112所“211”高校的校训中,“学”出现频次最高,出现在50%的高校校训中;另一个校训关键词是“德”,出现在35所高校的校训中。可见,中国大学校训的特色,不仅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恪尽职守、服务社会的“敬业”精神,更生发出大学在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最高层次价值中的责任担当。积木

  ■ 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 陈克宏

  高校校训由于高度浓缩了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和文化传统等内涵,因而具有十分独特而有效的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我们要持续不断地做好这项工作,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充分挖掘与发挥校训在这个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是贯彻落实这一思想的很好的举措。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与载体,使校训对师生和社会发挥更大的价值引领作用,值得认真探索实践。

  ■ 复旦大学教授 王立诚

  大学校训应该是大学办学宗旨的集中体现,而且是这所大学办学特色的昭示。校训所宣示的便是这所大学的价值取向,其中既有反映社会普遍期望的一般性价值取向,也有反映大学特定办学方针的特殊性价值取向。

  ■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任友群

  能让学生铭记于心的校训绝不是靠文字的争奇斗艳,而在于让人能从校训这篇最短的文章中咀嚼出大学的味道。校训之味,还赖于坚守践行。历经一定历史积淀后,大学校训已经和大学自身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大学不朽的灵魂。校训的意义更在于践行,引领着大学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在校训变与不变的思辨之间,我们获得的是有所必为与有所不为的大学之道的深刻感悟。         本报记者 王蔚

  格致中学校训——格物致知 求实求是

  创办于1874年的格致中学前身为“格致书院”,由近代著名化学家徐寿和时任英国驻沪总领事麦华佗联合创办,是我国近代最早开办的中西合办、最先传授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新型学堂之一。当西方的现代文明遇见古老的儒家传统,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在这所百年老校的土地上凝结成朴素的校训,并延续至今。史楼门前,四块校友捐赠的汉白玉石上,“格物致知,求实求是”的校训提醒后人,保持对万事万物的探究精神。

  “格致”二字取自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言及的儒家“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校长张志敏认为,这“八目”凝练了育人的规律和人生发展的轨迹。上世纪80年代,校训在原先的“格物致知”的基础上增加了“求实求是”四个字,与格致传统一脉相承,强调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尊重自然法则,教育学生做学问应该严谨、客观,切莫弄虚作假。张志敏希望,学生不仅要记住格致二字的由来,更能对儒家“八目”有深入地理解。“人才不是单一的学习知识,还要修身立德,胸怀广阔,志存高远,始终秉承爱国科学的传统。”张志敏说。

  南洋模范中学校训——勤俭敬信

  走进南洋模范中学,就能够见到“校训石”迎面而立,正面镌刻着“勤、俭、敬、信”四字校训,反面则刻有对学生的叮嘱,“日月迭代,意念如磐”,提醒学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也不能忘记南苑传统。校长高屹介绍,“勤、俭、敬、信”为南洋公学(南模中学前身)校长唐文治手书,每一个字都有一段古文对其进行详尽阐释。虽然岁月流转,古文的作者已经无从考证,但每一届新生都将在“开学第一课”上学习这四段古文,领悟校训精神。

  勤于学业,勤于思考;敬畏知识,敬畏师长;相信规律、相信万物本源……说起对四字校训的理解,高屹感触颇深。有人疑惑,如今物质生活条件改善,如何让学生理解“俭”的真谛?对此,高屹做出解读——“俭”首先是一种生活态度,倡导简朴的生活方式,如同鸟儿展翅般,只有轻装上阵,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同时,他也想告诉学生,在生活中,有时也应该做做“减”法,学会取舍,才能找到人生真正的目标和奋斗方向。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要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招生移民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新民健康
   第A28版:医界/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0版:育儿/新民教育
   第A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2版:上海新城区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每周聚焦/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教育万象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8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高校校训关键词半数凸显“学”
3年前,他是高考落榜生 3年后,他被剑桥、哥伦比亚大学同时录取
新民晚报新民教育B01高校校训关键词半数凸显“学” 2014-07-23 2 2014年07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