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7月2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罗源“枷鞑仔”
赖晨
  文/赖晨

  罗源“枷鞑仔”,其实就是芋饺,三角形状,在饺类中很独特。它发源于闽北建瓯县,后传入罗源县。罗源多山,层峦叠嶂间散布的小块盆地,最适合种植芋艿、地瓜。芋艿是农家最重之蔬,既当蔬菜又当粮。每至秋季,家家户户地窖、房角都堆满芋艿,“枷鞑仔”等种种美食便应运而生。

  单独吃芋艿和地瓜粉,味道都一般般;但芋艿和地瓜粉揉合在一起,便诞生了美味——“枷鞑仔”。将个大、易烂的芋艿洗净,连皮置锅内文火煮熟,剥去芋皮,置簸箕内,用一把筷子捣烂成芋泥,加入适量地瓜粉和精盐,搓揉、捏打成面团,用擀面杖擀成“枷鞑仔”皮。取瘦肉、香菇、冬笋、箩卜、葱白等料剁碎,搅拌后滤去汤汁做馅,包好的“枷鞑仔”,轻轻投入沸水,不一会儿,一粒粒“枷鞑仔”如白生生、娇嫩嫩、活力四射的雏鸭般浮出水面,香气如蝶,满屋翩跹。出锅盛盆内,放入麻油、猪油、辣椒、豆豉、葱花等调料,趁热食之皮,滑溜细嫩,鲜软爽口;也可用水蒸、油炸、油煎等方法烹调,其味各具特色。

  关于“枷鞑仔”的来历有许多传说。一种认为始于元朝,按此计算芋饺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另外一种说法,始于清初,建宁府城(今建瓯)遭受清军一次野蛮屠城,城里的富人纷纷跑到乡下,穷亲戚突然接待这许多客人,很为难,匆促间只好将以这款食物对付。富人们正是饥饿之时,尝此美味连声称好,问此菜何名?穷亲戚心想,若不是清兵打来,你们如何会遭难?这鞑虏着实可恶。灵机一动,菜名脱口而出,这就叫“枷鞑仔”。可以看出,其诞生与异族侵犯有关。为了表达不满,人们便以食物命名“枷鞑仔”食之。

  穷乡僻壤的罗源人能把清贫的日子调理得色彩斑斓、清脆甜美,“枷鞑仔”里融进了他们多少勤劳、多少智慧、多少对生活的热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目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社会
   第B04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新民好吃
   第B14版:优游食林/好吃周刊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专版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淮扬刀法惊天人
天目笋干
夏食丝瓜
教您几招新冬虫夏草选购窍门
罗源“枷鞑仔”
新民晚报美食物语/好吃周刊B10罗源“枷鞑仔” 2014-07-24 2 2014年07月24日 星期四